感讽(其二)

书生无计取封侯,群盗纷纷欲效尤。

遂使陈琳无罪状,何论关羽有春秋。

风来巢鹊曾思起,鼎沸江鱼故自游。

谁复轻身能报国,麒麟图画日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感讽(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时局动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首联“书生无计取封侯,群盗纷纷欲效尤”,开篇即点出主题,书生无法实现功名利禄,而盗贼却纷纷效仿,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混乱。

颔联“遂使陈琳无罪状,何论关羽有春秋”,以历史人物陈琳和关羽为例,陈琳虽才华横溢却无从施展,而关羽虽英勇善战却难逃悲剧命运,暗喻英雄在乱世中难以有所作为,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与无奈。

颈联“风来巢鹊曾思起,鼎沸江鱼故自游”,运用自然景象比喻,风中的巢鹊试图振翅飞翔,而江中的鱼儿自在游弋,象征着人们在动荡时局中寻求自由与希望的努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力改变。

尾联“谁复轻身能报国,麒麟图画日悠悠”,提出疑问,谁又能不顾自身安危为国效力呢?麒麟图画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理想似乎越来越遥远,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和个体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与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和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切感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弹琴得女道士韩玉灵书却寄

海上依稀望五城,苇花飞处放船轻。

焦桐一引青鸾信,秋水皆添白雪声。

竹泪尽斑原鼓瑟,鹤毛如絮未吹笙。

四百芙蓉青可揽,只应知我已移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秋海上对月

三山长待驾鼋鼍,九点苍烟汎白波。

秋水极天临海若,夜帆殊域见嫦娥。

光生鹏翼垂云小,晕入珠胎映岛多。

听罢龙吟转寥阔,露华应坠故池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王季重先生

芝荣剡曲久悬车,秋宪高文重石渠。

棋隐独严司马法,扇题人宝右军书。

长将宦兴花边过,欲倚童颜海外居。

三十年来钦姓字,朗然挥麈就蓬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邀瀑亭探得西字

一踏春郊信杖藜,吾兄邀瀑有高栖。

招同桂树山虚左,漏满莲花日隐西。

射客御风惊履石,琴歌流水戛回溪。

欲穷康乐全山胜,已羡开门第一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