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

宛丘何隆隆,宰木方蔽芾。

皇羲不可作,封树表万世。

缅惟开辟初,人兽无以异。

虽有结绳政,礼法殊未制。

自非神圣兴,孰发天地秘。

人文一以宣,三才道斯备。

丘极尽恒性,稽疑示精意。

太和熏八纮,独守君师位。

群帝承治统,百王赖书契。

惜哉风气漓,复古终莫逮。

曰余昧先天,玩象冀深诣。

何能穷蕴奥,一理贯万汇。

兹焉拜古陵,特达酬素志。

硕求五十蓍,决彼天下事。

形式: 古风

翻译

宛丘为何如此隆起,高大的树木正茂盛。
无法期待伏羲重现,只有封树象征万代。
遥想开天辟地之初,人与兽并无差异。
虽然有结绳记事的方法,但礼仪法规尚未完备。
若非圣贤兴起,谁能揭示天地之秘。
人文开始传播,天地人之道因此完整。
丘陵体现永恒本性,质疑之事显现出深意。
和谐的气息笼罩四方,他独自坚守君师之职。
众多天帝遵循他的治理,历代帝王依赖他的教诲。
可惜风气衰落,复兴古道终究难以实现。
我试图洞察自然规律,通过探索寻求深刻理解。
如何穷尽万物奥秘,一理贯穿世间万象。
在此拜祭古陵,特此表达平生志向。
用五十根蓍草占卜,为天下大事做决断。

注释

宛丘:古代的一种土丘,可能象征着重要的文化或历史遗迹。
宰木: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高大树木,象征尊贵。
皇羲:传说中的伏羲,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创世人物。
结绳政:原始社会的记事方法,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信息。
三才:指天、地、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风气:社会风气或时代精神。
先天:指事物的原始状态或自然规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名为《太昊陵》。诗中通过对古代圣王陵墓的描绘,表达了对远古时代崇高道德和深邃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日渐沦丧的忧虑。

诗人首先以宛丘和宰木为象征,形容古代圣王陵墓的宏伟与庄严。皇羲不可作、封树表万世则是说这些陵墓不仅是对过去英烈人物的纪念,更是后世子孙的精神寄托。

接下来,缅惟开辟初,人兽无以异,诗人回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远古时代,那时的人们尚未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礼法规范。尽管那时也有结绳政,即原始的记事方式,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

自非神圣兴,孰发天地秘,表达了诗人对远古圣明君主能够洞悉自然奥秘、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敬仰。三才道斯备则是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宇宙秩序。

丘极尽恒性,稽疑示精意,是诗人对这些陵墓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和不朽精神的赞赏。太和熏八纮,独守君师位,则是说圣王陵墓散发着浓厚的道德香气,象征着君主的崇高地位。

群帝承治统,百王赖书契,强调了历代皇帝对这些先贤遗迹的尊崇和传承,以及他们通过文献记载来理解和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

惜哉风气漓,复古终莫逮,是诗人对于当今之世已经无法达到古代那种崇高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感慨。曰余昧先天,玩象冀深诣,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追寻先天之道,探究更深远的智慧。

何能穷蕴奥,一理贯万汇,是说如果能够彻底理解这些古代圣王陵墓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就可以领悟到宇宙间的一切道理和规律。

兹焉拜古陵,特达酬素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希望能够传承这份精神。硕求五十蓍,决彼天下事,则是说通过这种追寻和理解,可以解决世间的种种疑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圣王陵墓的景仰,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符亲郊五首(其四)彻豆用《熙安》

陟彼郊丘,大祀是承。其豆孔庶,其香始升。

上帝时歆,以我齐明。卒事而彻,福禄来咸。

形式: 四言诗

元符亲郊五首(其二)升升用《乾安》,罍洗、饮福并奏

神灵拥卫,景从云随。玉色温粹,天步舒迟。

周旋陟降,皇心肃祗。千灵是保,百福攸宜。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

元符亲郊五首(其一)降神用《景安》,六变辞同

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恭在,弁冕衮衣。

粢盛丰美,明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形式: 四言诗 押[微]韵

政和亲郊三首(其二)配位酌献用《大宁》

于皇顺祖,积德累祥。发源深厚,不耀其光。

基天明命,厥后克昌。是孝是享,申锡无疆。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