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家

此地知谁隐,当门列翠屏。

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

栗鼠咀红果,山禽堕翠翎。

峰头宜眺望,只欠小茅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生活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隐喻手法,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此地知谁隐,当门列翠屏。" 这两句开篇就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此地"指的是山中某一处幽深之所,而"知谁隐"则是诗人对这个地方是否有人居住、生活的好奇与探寻。"当门列翠屏"形象地描绘出隐士家门前栽种着翠绿茂密的竹篱,既美化了环境,也暗示了一种隔绝尘世的意境。

"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 这两句则透露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深刻理解与利用,以及对知识与修养的重视。"栽花多是药"表明这些花卉不仅美观,更有医疗之用;而"题壁半书经"则显示出隐士对文化传承的尊崇与个人修习,"半书"暗示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栗鼠咀红果,山禽堕翠翎。" 这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山中生物的活泼与自然景观的壮丽。"栗鼠咀红果"描绘出小动物在树上啃食果实的情形,而"山禽堕翠翎"则是对飞鸟羽毛的美丽描述,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生机。

"峰头宜眺望,只欠小茅亭。" 最后两句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感受着大自然的壮观之美,并表达出对一个可以欣赏这景致的小茅亭的渴望。这里的"只欠"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种期待,更蕴含了对心灵寄托与精神寄居地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象构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73)

王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江桥

松江期一到,二十二三年。

今日身临此,凭虚骨欲仙。

塔连吴苑树,帆带洞庭烟。

见说鲈鱼美,囊无斫鲙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远出乍归

五旬行李经吴越,四月风光正惠夷。

绿水悠悠晴脉脉,青条总总实离离。

飞来何处双黄蝶,叫彻他山一子规。

却把闲身成倦客,关心书几昼长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饭罢(其二)

雪意犹商略,溪云半有无。

短莎眠野犊,枯树点寒乌。

牢落诗仍在,萧条岁已徂。

过门人挽住,相倩写桃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饭罢(其一)

饭罢扣松关,襟怀分外宽。

冻云深拥寺,寒濑浅鸣滩。

苔剥碑文字,香萦古篆盘。

寻春难著句,为怕起愁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