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琅函训小孩,得了笑咍咍。
欲求天外事,须弃世间财。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琅函训小孩,得了笑咍咍"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琅函(可能指精美的书函)中传授智慧给孩童,孩童因此而欢喜开怀。"欲求天外事,须弃世间财"则是对人生追求的警示,要想探索超越世俗的真理,就必须舍弃尘世的物质财富。整体来看,此诗寓教于乐,富有禅意,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特点。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一条楖?杖,两头光晃晃。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欲明三界主,莫信邪师语。
说有有无时,道在未相许。
方称调御师,大愿力弘慈。
含灵皆一体,灭度行无私。
伯雪徒击目,失钱遭罪辱。
安心毕竟空,一念无延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