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其一)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形式: 词牌: 女冠子

翻译

蕙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注释

蕙:香草名。
雪晴:雪止天晴。
池馆:池苑馆舍。
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
笙箫:笙和箫。
泛指管乐器。
琉璃:指灯。
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
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元夜:元宵。
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
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灺: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
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罗帕:丝织方巾。
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
常借指书信。
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后元夕夜晚的景象,以女子的视角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如今心境的转变。"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开篇便营造出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雪后的池馆在阳光下显得如诗如画。接着,春风轻拂,笙箫声起,琉璃光彩照人,展现了昔日元宵佳节的热闹与华丽。

然而,词人笔锋一转,"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暗示了现在的冷清,不再是昔日明亮的元夜。她的心境变得"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流露出一种淡泊和落寞。随着夜深,江城寂静,"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不再的深深感慨。

词中插入梦境,"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回忆起过去的美好,用吴地的精美纸张和银粉书写旧日风光,寄托对过去的怀念。最后,邻家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夕阳西下的歌谣,与词人的孤独形成对比,更显凄凉。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元夕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心境的刻画,展现了从繁华到落寞的变迁,以及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其二)

曾伴芳卿锵佩环。西风吹梦断,堕人寰。

假饶无分入雕阑。窥妆镜,也合小溪湾。

此地有谁怜。斜阳牛卧处,牧童攀。

劝花休苦恨天天。从来道,薄命是朱颜。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其一)

晴浦溶溶明断霞。楼台摇影处,是谁家。

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

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旧繁华。

双龙尾上月痕斜。而今照,冷淡白菱花。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少年游(其二)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其一)

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

吹絮窗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阴行。

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

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

形式: 词牌: 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