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破山兴福寺

久闻胜地有莲宫,乘兴来游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璎珞,地生并蒂玉芙蓉。

飞仙何意来题柱,开涧当年想斗龙。

归骑回看楼阁处,云深隐隐度疏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长久以来听说这里有莲宫,乘着兴致前来游览,手拄着瘦弱的筇杖。
庭院里的老树枝条弯曲如翠绿的璎珞,地面生长出并蒂的玉芙蓉花。
不知是哪位飞仙有意在柱子上题字,想来当年这里曾有开涧斗龙的壮丽景象。
归程中回头望去,只见楼阁隐没在云雾深处,传来稀疏的钟声。

注释

久闻:长久以来听说。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莲宫:莲花盛开的宫殿。
杖:手杖。
瘦筇:细竹杖。
庭老:庭院的老树。
樛枝:弯曲的树枝。
翠璎珞:翠绿色的装饰物。
地生:地面生长。
并蒂:两朵花并排生长。
玉芙蓉:美丽的荷花。
飞仙:传说中的仙人。
题柱:在柱子上题字。
开涧:开辟山涧。
斗龙:与龙争斗。
归骑:返回的骑行者。
楼阁:楼台亭阁。
云深:云雾缭绕。
疏钟:稀疏的钟声。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莫俦的《游破山兴福寺》描绘了诗人游历名胜古迹破山兴福寺的情景。首句“久闻胜地有莲宫”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向往和期待,暗示着寺庙的清幽与神圣。接下来的“乘兴来游杖瘦筇”则写出诗人兴致勃勃地游览,手握竹杖,流露出闲适与惬意。

“庭老樛枝翠璎珞”通过比喻,将老树枝条比作翠绿的璎珞,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庭院的生机与雅致。“地生并蒂玉芙蓉”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环境的优美,以并蒂莲花象征吉祥和美好。诗人想象“飞仙何意来题柱”,暗示此处曾有仙人留迹,增添了神秘色彩。

“开涧当年想斗龙”描绘了寺庙历史的悠久,以及可能有的神话传说,增加了寺庙的历史厚重感。最后一句“归骑回看楼阁处,云深隐隐度疏钟”以景结情,诗人骑马离去时回首望去,只见寺庙楼阁隐没在云雾中,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留给读者回味无穷的空间。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破山兴福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游历的喜悦和对古迹的敬仰。

收录诗词(2)

莫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呈南堂静禅师

从来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

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木兰花/玉楼春(其七)雨中

花时人道多风雨。梅蕊都来无几许。

何须飘洒湿芳心,粉面琳琅如泪注。

家童莫扫花阴土。留浥琼林枝上露。

若教燕子早衔泥,径里馀香应满户。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其八)欲谢

眼前欲尽情何限。风外南枝无一半。

东君何事莫教开,及至如今都不管。

高楼三弄休吹趱。一片惊人肠欲断。

杏花开后莫嫌衰,如豆青时君细看。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其一)望梅

少陵长被花为恼。况是梅花非草草。

临歧争奈不吟诗,此度诗人宜可老。

诗成莫惜尊罍倒。不醉花前花解笑。

醒时分付两三枝,酒后忆君清梦到。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