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蛮滩

洪波积浩荡,巨石何峥嵘。

猊虎相攫拿,角立俱狰狞。

雄为蛟龙翻,汹作风雨声。

溅沬为阴霏,白日生晦冥。

造化亦何意,创此险不平。

谁触巨灵怒,倒捲天河倾。

艰危客意阻,摧颓壮心惊。

伏波有遗烈,吾行当乞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蛮滩的壮丽景象与险峻地貌,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与感慨。

首句“洪波积浩荡”,以“洪波”形容江水的广阔与汹涌,“浩荡”则强调其无边无际的气势,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磅礴的自然氛围。接着“巨石何峥嵘”,将视线转向岸边的巨石,用“峥嵘”一词描绘其高耸险峻的姿态,与前句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另一面——既壮美又险恶。

“猊虎相攫拿,角立俱狰狞”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巨石比作威猛的狻猊(一种传说中的猛兽)和老虎,它们“角立”而“狰狞”,形象地描绘出巨石的形态与气势,同时也暗喻着自然界的原始力量与野性。

接下来的“雄为蛟龙翻,汹作风雨声”,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动态感,蛟龙在水中翻腾,激起的浪花与风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之震动。这不仅描绘了水面上的壮观景象,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与力量的循环与斗争。

“溅沬为阴霏,白日生晦冥”则是对水花四溅、云雾缭绕的景象的描述,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芒与弥漫的雾气交织在一起,使得原本明亮的世界变得晦暗不明,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造化亦何意,创此险不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创造之神奇与复杂性的赞叹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危险与挑战的感慨。

“谁触巨灵怒,倒捲天河倾”一句,将自然界的巨大力量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似乎有一种超乎人力的力量在操纵着这一切,这种力量既令人敬畏,也让人感到一丝恐惧。

最后,“艰危客意阻,摧颓壮心惊”直接点明了面对如此险境时人的心理状态,无论是旅行者还是探险者,都会被这种自然的威力所震慑,内心充满不安与敬畏。

“伏波有遗烈,吾行当乞灵”则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伏波将军为例,表达了一种寻求庇护、希望得到神灵保佑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蛮滩这一特定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险恶,以及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复杂情感与思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艺术效果。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火烟

舟经火烟驿,而不见烟火。

山围白日阴,颓石立磊砢。

河流剧湍急,激射如箭笴。

百丈劳挽牵,顿曳如鳖跛。

悬崖巧砌叠,仰视畏欲堕。

下有萝薜封,上有云雾锁。

路险意弥切,览胜亦云颇。

会当乘长风,一鼓中流柁。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白沙

扁舟凌洪涛,日暮弭双楫。

沙净白如粲,鬼燐乍明灭。

好事吴将军,邂逅尊酒设。

为言盗贼繁,干戈日骚屑。

当宁推毂勤,阃外谁秉钺。

哀哉此生民,川谷日流血。

远信苦未真,客子肠百结。

酒酣看吴钩,激烈双耳热。

金柝喧两崖,画角韵呜咽。

酒散复别去,空江浸明月。

形式: 古风

南宁

理楫虽云远,长途岂容尽。

山城忽前横,喜及朗宁郡。

人烟颇稠集,阡陌少荒顿。

鸡豚杂喧嚣,竹木斗清润。

畏途多险艰,愁绪日苦困。

此邦庶乐土,一笑破孤闷。

前征闻有陆,召仆屡顾问。

久阴忽新晴,天意与百顺。

脂车复秣马,欲发待明晙。

形式: 古风

千龙寨

山径一何恶,一岭复一溪。

初言舟行苦,陆走更险巇。

晨发千龙寨,豗隤马行迟。

偪侧欲无路,草深与人齐。

依稀见村落,竹屋多倾欹。

野人惊使节,骇走如鹿麋。

阳春遍海宇,穷谷犹有遗。

诹询苦不悉,向风长嗟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