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将客西泠填此志感

双亲老矣,更弟兄潦倒,一般作客。

两字功名何日就,望得门闾头白。

乌鹊依枝,雁鸿印雪,落落饥驱迫。

欲留难住,未行先计归日。

堪叹寂寞芳闺,露花烟草,总是伤心色。

楼上春风增懊恼,莫问绿杨消息。

情泪穿珠,离怀中酒,红袖青衫湿。

丝儿魂瘦,不禁零碎销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黄燮清对家庭现状的深深忧虑和感慨。开篇即言及双亲年迈、兄弟困顿,自己也漂泊他乡,流露出一种沉重的家庭负担和人生的无奈。"两字功名何日就"表达了他对功名未就的焦虑,希望能早日光耀门楣,但现实是父母日渐苍老,归期遥遥。

接下来,词人通过乌鹊、雁鸿等意象,寓言自己如同无依的飞禽,被饥饿驱使,难以停留,只能提前计划归乡的日子。此处流露出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寂寞芳闺"转而描绘家中女子的孤独与哀愁,芳草露花皆显凄凉,暗示着她们因思念而心痛。"楼上春风增懊恼"进一步渲染了分离带来的痛苦,春风吹过,却无法带来团聚的消息,令人更加烦恼。

最后,词人以"情泪穿珠,离怀中酒,红袖青衫湿"的形象描绘,展现了离别时女子的泪水涟涟,以及自己借酒浇愁的情景。"丝儿魂瘦"则以细腻的手法形容情感的消磨,表达出深深的思念和分离之苦。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题查青华人渶龙灵石图

孤峰瘦立,问飞来何处,离奇倔强。

料得巨灵开华岳,削落芙蓉一丈。

太守遗珍,元章新契,庭院供幽赏。

博炉香袅,冷烟吹活仙掌。

堪讶剔透玲珑,嵚崎夭矫,无一平庸相。

此是庐山真面目,妙手传神依样。

碧髓常腥,苍鳞自动,势欲飞腾上。

海天风雨,恐随云气来往。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瑶花(其一)孤山看梅

篷窗容与,载酒寻芳,趁雨晴烟晓。

山南山北,千万树、疏密横斜都好。

香随风远,渐透入、绮裙罗抱。

绕曲亭、面面清流,替写绿衣仙照。

偶然客路勾留,但草草游春,野鹤应笑。

衫痕鬓影,飘飏处、一路轻寒难扫。

故园溪上,想今日、也应开了。

问水房、九折红栏,可有玉钗人靠。

形式: 词牌: 瑶华

瑶花(其二)玉兰花下作

珊然风格,蓦忆当初,怪似曾相识。

珠娘亭院,携手处、正是花香时节。

扶肩小语,直看遍、琼楼南北。

背粉墙、偷整罗裙,斗影一般清绝。

而今六度春风,叹冉冉芳华,前梦难觅。

湘妃宝屧,归去也、愁弄冰弦瑶瑟。

旧时台榭,料深闭、半庭残月。

剩几枝、冷倚栏干,也无人怜惜。

形式: 词牌: 瑶华

减兰.送春

雨愁风恼。把个东皇催去了。春有归期。

待得人归是几时。欲留难住。一种离愁无著处。

自启窗纱。闲向空庭数落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