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少卿见庆新居(其一)

湘浦怀沙已不疑,京城赐第岂前期。

鼓声到晚知坊远,山色来多与静宜。

簪屦尚应怜故物,稻粱空自愧华池。

新诗问我偏饶思,还念鹪鹩得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湘浦怀念沙洲已经不再怀疑,京城的赐第怎能预先期待。
直到夜晚的鼓声传来才知坊市遥远,山色的增添更显静谧适宜。
头上的簪和脚下的屦或许仍怜惜旧物,但稻粱丰盛却让我愧对华美的池塘。
新诗询问我,思绪尤其丰富,只因我还记得那鹪鹩觅得的一枝栖息之地。

注释

湘浦:湘江边的沙洲。
赐第:皇帝赏赐的宅邸。
鼓声:古代城市中的报时信号。
静宜:安静而适宜。
簪屦:古人的发饰和鞋子,代指贵重物品。
华池:形容富丽堂皇的池塘。
鹪鹩:一种小型鸟类,常比喻生活简朴的人。
一枝:指鹪鹩的巢穴或栖息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徐铉的作品,名为《和萧少卿见庆新居(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新居祝贺与怀旧之情的诗句。

"湘浦怀沙已不疑":这里“湘”指的是湖南的古称,作者表明自己已经不再怀疑曾经在湘江边上沙滩上的美好时光。"京城赐第岂前期":诗人提到朋友在京城得到赏赐的新居,认为这不是早已预见的事情。

"鼓声到晚知坊远":夜色降临之际,听着渐渐远去的鼓声,作者意识到自己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山色来多与静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色的层次越来越丰富,这与诗人内心的宁静相得益彰。

"簪屦尚应怜故物":这里“簪屦”指的是古代的日常用物,如发簪和草鞋等,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生活中简单物品的怀念。"稻粱空自愧华池":而对于现今丰富的食物如稻米,却感到内心有所不足,因为无法与昔日的清贫比肩。

"新诗问我偏饶思":朋友询问诗人为何总是那么多情,诗人的回答即是接下来的句子。"还念鹪鹩得一枝":诗人表达了仍旧怀念那些在树梢上鸣叫的小鸟,即使只是得到一枝能让这些小鸟栖息的树木,也足以令人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朋友新居的祝福,也不忘怀旧之情,以及对于过往简单美好的生命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萧郎中午日见寄

细雨轻风采药时,褰帘隐几更何为。

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角黍期。

多罪静思如剉檗,赦书才听似含饴。

谢公制胜常闲暇,愿接西州敌手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集贤钟郎中

石渠册府神仙署,当用明朝第一人。

腰下别悬新印绶,座中皆是故交亲。

龙池树色供清景,浴殿香风接近邻。

从此翻飞应更远,遍寻三十六天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望真州

波光骀荡绿杨湾,渔市人家晒网还。

日暮危樯依曲港,寒云遮断小帆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