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辞三首(其二)

我耕兮我田,雨浪浪兮雷填填。

水漫漫兮种不下,出门见水兮泪滂沱。

惠我晴兮疾耕而耨,螟败之兮颖弗得秀。

呜呼,我无时违兮时不我予。

时不予兮奈何,蹇无忘兮吾事。

形式:

翻译

我在田里辛勤耕作,雨水连绵雷声隆隆。
水位上涨无法下种,出门即见水,泪水如注。
若天气放晴,我抓紧时间除草耕种,但螟虫害虫让稻谷无法抽穗。
哎呀,时光不等人,总是与我作对。
时光不顺,又能如何,我只能坚持我的农事,不忘初衷。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诗人自己。
耕兮:耕作。
田:农田。
雨浪浪:形容雨势大。
雷填填:雷声轰鸣。
漫漫:形容水势浩大。
种不下:无法种植。
出门:走出家门。
泪滂沱:泪水不断流淌。
惠我晴:如果天气晴朗。
疾耕而耨:快速耕作除草。
螟败之:螟虫侵害。
颖弗得秀:稻谷无法抽穗。
违:违背,错过。
时不我予:时光不待我。
奈何:怎么办。
蹇:艰难,困苦。
吾事:我的农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敦礼的《田间辞三首(其二)》,描绘了农夫在田间劳作的艰辛与自然环境的无情。诗中以“我耕兮我田”起笔,形象地展现了农夫辛勤劳作的情景,接着“雨浪浪兮雷填填”和“水漫漫兮种不下”描述了雨水过多导致田地积水,无法正常播种的困境。诗人的情感随着情境变化,从无奈的“出门见水兮泪滂沱”到对晴天的期盼“惠我晴兮疾耕而耨”。

然而,即使天气转晴,农夫也无法避免虫害,“螟败之兮颖弗得秀”,这里“螟”指害虫,表达了作物受害的忧虑。“呜呼,我无时违兮时不我予”表达了对天时不利的深深叹息,感叹自己无法违背自然规律,时间不给予他丰收的机会。

最后两句“时不予兮奈何,蹇无忘兮吾事”揭示了农夫面对困境的坚韧态度,虽然时运不济,但仍坚守职责,不忘农事。整首诗通过农夫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古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

收录诗词(89)

崔敦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敦礼。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

  • 字:仲由
  • 籍贯:河北
  • 生卒年:1160

相关古诗词

田间辞三首(其一)

朝余往兮苍东畴,景翳翳兮云油油。

牛驱耕兮载泥重,鞭不前兮挽犁用。

岁云暮兮暮维何,仓庚鸣兮布谷和。

疾吾耜兮固吾耒,趣甘泽兮及时播。

形式:

再讯问严子文疾

清心止渊水,养性顺杞柳。

不信造物儿,能妨莫逆友。

我当诵七发,澜翻倾辩口。

据几遂霍然,何辞未能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再次韵一首

催花腰鼓彻凉州,午枕惊回蚁梦侯。

赖有江山馀古意,可教诗酒负春游。

登亭举酒休论晋,借箸成功合继留。

慷慨浩歌风日暖,万山佳处接吴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刘鋹僭号岭南虐其民潘美伐之俘以献为猛虎攫

猛虎攫,噬海隅。跨峤绵岭,环为炉。

流膏解节,民毕屠。帝怒惠顾,思往苏。

授以暴将,施天诛。长驱无垠,抵其郛。

手援炎歊,吹以濡。长缨系颈,来累累。

撑骸脍肉,穷凶徒。观城告社,咸嗟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