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归兴(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首联“无端归兴拟陶潜,计日清华俸亦廉。”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暗含对官场清廉俸禄的反思。陶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生活态度和诗歌作品深受后人推崇。这里诗人将自己与陶潜相提并论,表明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未卜山妻堪并食,先教稚子解抽簪。”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考虑。在归隐之前,他担心妻子是否能适应简朴的生活,以及如何教育年幼的孩子。这里的“并食”指的是共同用餐,“抽簪”则是指脱去官服,暗示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颈联“三年似爽还山约,一事真成避世嫌。”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的坚定决心。他似乎已经规划了三年的时间来实现归隐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通过归隐来避开尘世的纷扰。
尾联“今古乾坤何处了,旧时风月寄缃缣。”则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在浩瀚的天地间,诗人感到一切似乎都没有尽头,而过去的美好时光只能通过书籍(缃缣,指书籍)来回忆和寄托。这句诗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永恒追求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家庭责任的考量、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