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孙宜的《驾幸承天二首(其二)》描绘了皇帝出行至承天宫的盛况。诗中“万国先声二月过”开篇点明时间,暗示着皇帝的行程在早春时节,各国的瞩目与期待先行。"亲行丰乐旧山河"表达了皇帝亲自巡幸,对国家疆土的眷恋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心。
"趋朝故老虔奔走"写出了老臣们对圣驾来临的恭敬和急切,"失候元臣合谴诃"则暗示若有官员因准备不周而迟到,应受责罚。接下来的"燕寝昼参增拭泪,享筵朝荐阅登歌"描绘了皇帝在内宫的日常活动,既有哀伤之感,也有祭祀的庄重仪式。
最后两句"从来只谒关殊思,此地无妨礼数多",表明虽然皇帝平时对礼仪要求严格,但在承天宫这样的特殊之地,可以适当放宽礼节,体现出宽容与人性化的一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威严与庄重,同时也流露出皇帝的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