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这两句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司空图在唐朝时期所作,收录于《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中的第十首。以下是对这两句诗的鉴赏:
首先,“汉王何事损精神”一句,通过“汉王”的提及,带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力的象征。这句中,“汉王”指的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但即使这样的人物也无法避免精神上的困扰和痛苦。这里的“损精神”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心灵创伤,可能是由政治斗争、爱情失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接下来的“花满深宫不见春”则描绘了一个幽闭的环境。在这个充满花香但又封闭的空间里,“汉王”却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这里的“花”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象征,而“不见春”则传递了一种错过、失落的情绪,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在第二句,“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中,通过对“秾艷三千”的提及,诗人展现了一种繁华但又虚幻的宫廷生活。这里的“秾艷三千”源自《汉武大帝故事》中的美女三千人,是皇家后宫女性的代名词,代表着无尽的爱情与欲望。然而,这些繁华背后的“临粉镜”,则透露出一种审视自己的寂寞和孤独。
最后,“独悲掩面李夫人”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角——历史上的美女李夫人。在这里,李夫人的形象代表了所有后宫女性的命运,她们虽然拥有不俗的地位,但却常常被权力所驱使,内心充满哀伤。她的“掩面”则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和悲哀。
总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汉王与李夫人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背后隐藏着的孤独、哀愁以及人性的复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司空图对于权力与美丽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
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造化无端欲自神,裁红剪翠为新春。
不如分减闲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
徘徊自劝莫沾缨,分付年年谷口莺。
却赖无情容易别,有情早个不胜情。
闲步偏宜舞袖迎,春光何事独无情。
垂杨合是诗家物,只爱敷溪道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