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故山

西阜高见日,今朝故山里。

万木风已微,白云忽孤起。

池边记昔行,城郭无人至。

三秋相望深,独抱悠悠意。

出郭怀所亲,复上桥南路。

大田美多稼,嘉泽何愆度。

人皆望秋实,凄其已风露。

策杖陂中行,低佪亦奚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西阜高见日”以早晨的阳光照耀在西山之巅开篇,展现出明亮而清新的画面。接着,“今朝故山里”表达了诗人重归久违的故乡的喜悦和对旧日生活的怀念。

“万木风已微,白云忽孤起”两句,通过轻风微拂树木与孤独飘起的白云,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回忆起过去在池边的足迹和空荡的城市,诗人感慨“池边记昔行,城郭无人至”,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三秋相望深,独抱悠悠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天的深沉与诗人内心的思绪交织,形成悠长而深远的情感共鸣。离开城市,诗人“出郭怀所亲”,带着对亲人的思念,踏上南路上的桥梁。

沿途所见的丰饶田野和充足的雨水,诗人赞颂“大田美多稼,嘉泽何愆度”,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然而也隐含着对丰收后可能带来的孤独和寂寥的忧虑。“人皆望秋实,凄其已风露”揭示了丰收季节的冷清,人们都在期待收获,而诗人却感到了凄凉。

最后,诗人拄杖缓行于陂中,徘徊不定,似乎在寻找答案或寄托,“策杖陂中行,低佪亦奚故?”这句问话,既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寻,留下了回味无穷的余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乡之路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50)

胡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命童

今晨雨新歇,日出东南隅。

草树有佳色,当轩散纷敷。

欢言命童仆,治我园中蔬。

幸此琴册暇,且复一荷锄。

虽有黾勉劳,良足具中厨。

但恐恶草长,不治成荒芜。

世事每如此,岂敢忘勤劬。

形式: 古风

青霞洞天偕章三益佥事观石枰

太末一为客,倏忽三四龄。

常恐玄发变,未谐沧海情。

今晨属休暇,文彦皆合并。

方舟济沙步,飞盖指岩扃。

青霞天之表,赤日午正停。

息阴无择木,抱渴无藏冰。

宁知大火维,有此真福庭。

巨石跨千尺,如梁架青冥。

深疑地肺开,洞见天光明。

玉树交左右,禽鸟无一声。

凉风度涧水,炎浊荡然清。

昔闻偶弈者,坐隐交心兵。

相持势方急,旁睨耽若醒。

柯烂胡不归,海枯固其恒。

蛮触递翻覆,大化何由停。

不如饮美酒,且置石间枰。

形式: 古风

张节妇

人生为夫妇,结发相因依。

恩爱在偕老,零落中路歧。

夕坐守空闺,晨兴簪恶笄。

身为张氏妇,茕立将安归?

愿言持寸心,如石无改移。

上奉百岁姑,下哺两男儿。

儿虽媵所出,孰匪夫体遗?

烝尝苟有托,门户亦足持。

瞻望恐弗及,劬劳庸敢辞。

乡人敬妇德,县官尊母仪。

二子伯与仲,孝思长不衰。

相见发种种,犹说襁褓时。

故家海东头,波涛诚渺弥。

独有双柏舟,可以济艰危。

行者曾弗操,令人怨蛾眉。

形式: 古风

桐谷山房

客从山中来,为言山中居。

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

翛然窗几间,中有竹素书。

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

寥寥千古意,问子今何如。

勿学臧与谷,亡羊苦多途。

愿企心斋人,不远复尔初。

归抚庭前柯,应见双凤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