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消归路暖无尘,试学章台走马身。
塞柳关榆莫相恼,小园桃李解迎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临潢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云消归路暖无尘”,开篇即以云消天清、道路温暖、空气清新之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次句“试学章台走马身”,则通过模仿古代贵族在章台策马驰骋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塞柳关榆莫相恼”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边塞的柳树和榆树,以“莫相恼”表达对这些树木的温柔关怀,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小园桃李解迎人”以小园中的桃树和李树热情地迎接过客的形象,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友善,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城下清淮百丈深,楼前明月冷镕金。
何似关山望处景,因人寄示陇头吟。
清秋千里梦相思,颍水沧浪各一涯。
洗耳君方避尧舜,濯缨吾请学鸱夷。
跋马望君秋暮时,君来何后菊花期。
斋中故有金铃酒,犹可篱边倒接䍦。
江上苍山百里国,鉴中明府校书郎。
腊梅冬笋知时节,驿骑回时早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