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涧

泉脉来何许,萦回下曲塘。

雨过平涨绿,花落暗流香。

石面凝春暖,松根漱晚凉。

高歌濯缨客,何必问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山涧,名为“流香涧”,是明代诗人陈颢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自然界的美好与哲理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首句“泉脉来何许,萦回下曲塘”以问句开篇,引人遐想,泉水从何处而来,蜿蜒曲折地流向曲塘,既勾勒出水流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源头的神秘与不可知。接着,“雨过平涨绿,花落暗流香”两句,描绘了雨后山涧的清新景象,绿意盎然,花香随水而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运用“暗流香”这一细节,巧妙地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流水中的淡淡花香。

“石面凝春暖,松根漱晚凉”则进一步展现了山涧四季变换的自然之美。春天的阳光温暖地照在石头上,而到了傍晚,松树根部的溪流则带来一丝凉意,对比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高歌濯缨客,何必问沧浪”一句,借用了《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在这里,“高歌”不仅指歌声的高亢,更象征着内心的释放与超越,而“濯缨客”则是指那些寻求精神洗涤的人们。诗人以此鼓励人们不必拘泥于世俗的束缚,只要心灵纯净,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收录诗词(97)

陈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友云水墨画以唐人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为画景遂次其韵题之

看画晴窗里,萧然净俗心。

鸟声春寂寂,岚气昼阴阴。

门俯沧洲迥,船移别浦深。

令人想风致,飞梦到云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雨中写怀

草径通村入,茅茨傍水安。

贫知身计拙,瘦觉带围宽。

花雨沾苔湿,茶烟入竹寒。

无人会心事,默坐自弹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睡起偶成

昼长幽禽惊梦醒,起向松窗汲寒井。

隔竹惟闻犬吠声,竹深似见人行影。

我贫无力种山田,多病翻成半月眠。

莫是相怜来访者,旧券从添赊酒钱。

形式: 古风

春日写怀

东风吹雨著轻尘,芳草茸茸湿翠裀。

寒食过来犹自冷,海棠开后不多春。

山中漫忆陶弘景,谷口谁寻郑子真。

圣代只今恩浩荡,东溟不信有穷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