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徐沨的《过冯辅堂得月山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夜晚景象。首句“何地夜无月”,以疑问的方式强调了月光普照的寻常,但接下来的“幽人先得之”则透露出只有隐逸之人方能独享这份宁静与月色。诗人通过“遥光悬屋角,凉影堕花枝”细致描绘了月光洒落屋檐和花丛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高阁宜吹笛”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雅致,想象在高高的楼阁上吹奏笛子,更显意境悠扬。而“虚窗旧有诗”则暗示了这个山房的历史底蕴,窗边或许曾留下过诗人的墨迹,增添了空间的文化气息。
最后,“平生爱清景,坐到漏深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幽景色的喜爱,他愿意静静地坐着,享受这份月夜的宁静,直到深夜。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