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高对古代贤士古成之的追忆与赞美。古成之,据《汉书》记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以忠诚孝顺著称,后被汉文帝征召,但最终选择归隐山林。
吴高在这首诗中,首先赞扬了古成之当年提出的三策,打动了帝王的心,显示其非凡的智慧与影响力。接着,诗人指出古成之不仅才华横溢,其文章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天下的文坛;同时,他的人格魅力也超越了常人,忠孝两全,成为世间的典范。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古成之的遗骨是否还存于世间已不得而知,但他的清雅诗作却如同清泉一般,永远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滋润着后人心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成之功成名就后仍选择归隐的敬佩,认为这种超脱世俗的选择,或许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未必只是遁入空门,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古成之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景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