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高丈伯平

未许孤儿尽冥顽,天留父执启尘寰。

读书岂为饥寒迫,讲学从知岁月閒。

风雨廿年谈太末,烽烟千里怅家山。

追随深愧鲰生晚,才见先生发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许传霈的《谒高丈伯平》表达了对长辈的敬仰和对自己晚识之过的感慨。首句“未许孤儿尽冥顽”,暗示了高丈伯平的智慧和慈爱,如同明灯照亮了孤儿的心灵,让他们不至完全沉沦。次句“天留父执启尘寰”进一步强调了高丈的德行如同天地间的一股正能量,启发世人。

“读书岂为饥寒迫,讲学从知岁月閒”揭示了高丈伯平对知识的追求并非出于物质需求,而是为了精神的充实和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接下来,“风雨廿年谈太末”描绘了与高丈长期的交谈与学习,即使经历风雨,也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热忱。

“烽烟千里怅家山”借战争的烽火,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含对时局动荡的忧虑。最后两句“追随深愧鲰生晚,才见先生发已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认识高丈较晚的遗憾,以及对先生年华老去的感叹,流露出对师长的敬重和对自己未能早识先贤的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赞扬了高丈伯平的人格魅力,又寄托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落发

首为一身尊,精萃尤在发。

少壮所以黟,衰老成鬓雪。

曷为方刚年,不尽种种脱。

客从远方来,赠我长生诀。

岂知多病躯,不得补心血。

养我十年气,精神期蓬勃。

虽落可不落,何庸计毫末。

蔚哉松柏姿,森森励晚节。

形式: 古风

终风之什四章

终风自西,零雨其丝。灼灼夭桃,惄如其离。

彼一而离,此胡不睽。终风自北,零雨其羃。

灼灼夭桃,頖如其拆。彼一而拆,此胡不忒。

泽有王鴡,原有雉兮。

耿兮鸷兮,以游以厉兮,庶予契兮。

原有鳼泽,有阳鱎兮。

淫兮恌兮,以泳以翱兮,毋予挠兮。

形式: 四言诗

高丈赠砚

东林有孤雏,落日啼清啭。

道旁少行人,归鸟齐飞倦。

我来淮水清,相依灵光殿。

秋露深蒹葭,无以飘零念。

田园辟荒芜,野草愁行蔓。

碧溪疏春流,和风动纨扇。

群卉已歇芳,柚橘实庭院。

老枝非不辉,弱小偏眷恋。

朝朝饫德音,饥渴平生愿。

内直与外方,相持一片砚。

少有金石癖,遗编思网罗。

何期走豺狼,乡里挥兵戈。

父书不能读,相去天一涯。

荡然焚笔砚,岁月其蹉跎。

中流有砥柱,特立何巍峨。

游子爽然归,中夜闻谴呵。

温润光可鉴,坚确志不磨。

砚兮其蕴结,之子待如何。

形式: 古风

重阳

西风吹日暮,天气又重阳。

旅馆心难白,疏篱菊已黄。

病无医俗手,诗可涤愁肠。

欲遍茱萸插,凄然江海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