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六)

岩壑之间,草木之阳春。江湖之上,风烟之精神。

发须野雪,眉目秋津。

渊默入寒蟾之窟,圆明养老蚌之珍。

步步入尘,门门出身。

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钩上兮赤稍之鳞。

形式: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宁静的山林景象,诗人以自然界的春天和风烟为背景,赞美禅师与化主的内在气质。"岩壑之间,草木之阳春"象征他们的超然与生机,"江湖之上,风烟之精神"则寓言他们如江海般的胸怀和淡泊的风度。接下来,通过"发须野雪,眉目秋津"的细致描绘,展现出禅师们内心的清冷与智慧。

"渊默入寒蟾之窟,圆明养老蚌之珍"进一步刻画了他们的内敛与深藏不露,如同寒月中的蛤蜊,蕴藏着珍贵的珍珠。"步步入尘,门门出身"暗示他们虽身处红尘,却能超脱世俗。最后两句"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钩上兮赤稍之鳞"以音乐和钓鱼的意象,表达对禅师们超凡技艺和洞察力的赞美,寓意他们的生活虽简朴,但内心世界丰富且富有诗意。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与化主修行境界的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二六)

两眼深秀,双眉下垂。面目严冷,身心古锥。

云水盘游,寻常梦于行脚。

丛林寂默,三十年之住持。

穷河汉于昆崙之椒,渊源亲到。

拈斗杓于混沌之外,佛祖犹疑。

变通不倦,施设随宜。

向道刹尘机用稳,却嫌石火电光迟。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一三)

高岩之雪兮颠毛衰白,远水之秋兮眼棱寒碧。

气清夜永兮月低,斗冷河空兮露泣。

借伴之机,起家之力。

二仪万像兮相与流通,十方三世兮自然平出。

形式:

城南春夜书寄秋枚海上

寄汝初成第一诗,料量今岁亦何为。

春宵愁见花飘雨,世事看同水皱池。

意气渐消吟尚健,行藏无闷迹缘卑。

年来乐趣真无尽,犹有榛苓却为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十)

山覆雪兮一颠白,水深秋兮两眼青。

卦爻初作象,皮骨自成形。

混沌已前之朴,阴阳未判之灵。

道传不出世佛,义备勿开题经。

应兮云月,用也雷霆。

有守而涵海镇岳,无羁而断梗流萍。

形式: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