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节诸公(其二)

三百年馀雨露深,杭云汴雨两销沉。

堪怜许远张巡节,谁识程婴杵臼心。

万里关河空感慨,两京歌舞莫追寻。

遗民已尽遗风远,遗事何人共细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死节诸公(其二)》由元代诗人刘麟瑞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联“三百年馀雨露深,杭云汴雨两销沉”以时间的久远和自然界的雨水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消逝,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接着,“杭云”与“汴雨”分别指代杭州与汴梁,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剩下了历史的痕迹,隐喻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颔联“堪怜许远张巡节,谁识程婴杵臼心”中,“许远”与“张巡”是安史之乱中的忠臣,他们的英勇事迹广为人知;而“程婴杵臼”则是春秋时期的一对义士,他们为了保护孤儿赵武而不惜牺牲自己。这两句通过对比,赞美了历史上的忠贞不渝与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感叹于这些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稀缺。

颈联“万里关河空感慨,两京歌舞莫追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盛世景象的怀念。这里的“两京”指的是长安与洛阳,曾经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如今却只能在诗人的想象中追寻其往日的辉煌。

尾联“遗民已尽遗风远,遗事何人共细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痕迹逐渐消失,那些曾经的英雄事迹也渐渐被遗忘。诗人呼吁人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通过细细品味历史故事,让这些遗风遗事得以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对忠诚、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思了历史变迁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

收录诗词(53)

刘麟瑞(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埙次子。英宗至治间,以追思宋末仗义死节之士,搜讨遗事,赋五十律,成《昭忠逸咏》四卷。后其乡人赵景良采入所编《忠义集》中

  • 号:如村
  • 籍贯:元南丰(今江西南丰)

相关古诗词

少主纳款

天目山崩历数终,降幡飒飒出孤墉。

六龙卷雾归三岛,八座迎风启独松。

尘掩玉阶消王气,潮移雪屋示军容。

由来兴废天难问,断础颓垣泣晓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史贞女祠

石头城昔号金汤,岌岌孤墉战马场。

西日突围逃溧水,南冠荷校说维扬。

血凝汉节誇男子,身寄秦淮藉女郎。

千载一门忠与烈,仰天哭向水云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其一)

圣圣继天极,授受惟一中。

宣尼集大成,玉振条理终。

尽性无思勉,中道何从容。

乾坤有全德,尚资参赞功。

形式: 古风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其二)

韦编日三绝,孳孳何所嗜。

人道合天心,天人本无二。

盈虚消息几,进退存亡事。

何当拟虚玄,百世老辅嗣。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