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其一)瑞香

东风冷落旧梅台。犹喜山花拂面开。

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

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翻译

东风已不再吹拂旧时的梅花台,山花却依然欢快地迎面绽放。
深蓝色的色彩染上了春的气息,静谧而宁静,夜晚的水沉香飘来熏陶肌肤。
柔软的枝条不模仿丁香的纠结,矮小的树丛中还种着茉莉花。
如何能得到一方盆景,种植这些幽雅的植物,让僧人随心所欲地作为香料之材。

注释

东风:春风。
冷落:稀疏。
旧梅台:昔日的梅花盛开之地。
犹喜:仍然喜欢。
山花:野花。
拂面开:迎面开放。
绀色:深蓝色。
染衣:给衣物染色。
春意静:春天的宁静气氛。
水沈:一种香料。
熏骨:熏香浸润肌肤。
柔条:柔软的枝条。
丁香结:丁香花的纠结形状。
矮树:矮小的树木。
茉莉栽:种有茉莉。
安得:如何能。
方盆:方形的盆。
幽植:幽雅的植物。
道人:僧人。
香材:香料。

鉴赏

这首宋词《瑞鹧鸪·其一·瑞香》是程垓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对瑞香的喜爱。首句“东风冷落旧梅台”,以东风的冷清反衬旧梅凋零,暗示春天的新气象。次句“犹喜山花拂面开”,表达了诗人对山花烂漫的欣喜,尤其是那轻轻拂面而来的花香。

“绀色染衣春意静”一句,通过瑞香的绀色花瓣,渲染出宁静淡雅的春意,仿佛连衣裳都被春色浸染。接下来,“水沈熏骨晚风来”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瑞香的香气随着晚风飘散,令人心旷神怡。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这两句,诗人将瑞香与丁香、茉莉相提并论,赞美其柔美的枝条和矮树的姿态,显示出瑞香的独特韵味。最后,“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表达了诗人渴望将这芬芳的瑞香种植在方盆中,随时都能欣赏其香气,甚至将其视为可供制作香料的佳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瑞香的美和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

老来风味,是事都无可。

只爱小书舟,剩围着、琅玕几个。

呼风约月,随分乐生涯,不羡富,不忧贫,不怕乌蟾堕。

三杯径醉,转觉乾坤大。

醉后百篇诗,尽从他、龙吟鹤和。

升沈万事,还与本来天,青云上,白云间,一任安排我。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

轻红短白东城路。忆得分襟处。柳丝无赖舞春柔。

不系离人、只解系离愁。如今花谢春将老。

柳下无人到。月明门外子规啼。

唤得人愁、争似唤人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鹊桥仙.秋日寄怀

角声吹月,风声落枕,梦与柔肠俱断。

谁教当日太情浓,飏不下、新愁一段。

黄花开了,梅花开未,曾约那时相见。

莫教容易负幽期,怕真个、孤他泪眼。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瑶阶草

空山子规叫,月破黄昏冷。帘幕风轻,绿暗红又尽。

自从别后,粉销香腻,一春成病。那堪昼闲日永。

恨难整。起来无语,绿萍破处池光净。

闷理残妆,照花独自怜瘦影。

睡来又怕,饮来越醉,醒来却闷。看谁似我孤令。

形式: 词牌: 瑶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