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别司马汪公八首》中的第六首。诗中以“行乐当及时”开篇,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接下来,“百岁难为期”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宝贵。
“铅华若流水,日夜东南驰”运用比喻手法,将岁月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时间都在不断地向前奔流,无法停留。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让人深感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夜长日苦短,秉烛游芳池”则通过对比夜的漫长和日的短暂,表达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应该珍惜时光,去享受生活,如在明亮的烛光下畅游于美丽的池塘之中,追求内心的愉悦和平静。
“明月出西园,众星何陆离”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美丽景象,月亮从西园升起,满天繁星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顾视两天孙,冉冉云中嬉”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看到云层中孩子们嬉戏的场景,这既是对外在世界的描绘,也是对内在情感的寄托。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