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翁万达所作的《夜发指阳和道忆净儿因念家君及先太府君属情弟侄怆焉有怀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家族成员的思念与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首句“宦族骄狂羞杀人”,描绘了官宦家族的傲慢与自大,甚至不惜以伤害他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与权力。接着,“愁闻弟侄好肥轻”则转而表达对弟弟侄子们过度放纵、不思进取的担忧与忧虑。
“岂思陵谷犹能改,况复箕裘愧此生。”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尽到作为兄长、长辈的责任感到愧疚。这里,“陵谷”比喻世事变迁,“箕裘”则是指家族的事业与传统,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鬼瞰高明应不爽,人非刻苦竟何成。”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家族未来的担忧,认为如果不能保持警觉与努力,家族的荣光与传统可能会消逝。同时,也暗含了对人性本善但容易被懒惰与安逸腐蚀的警示。
最后,“作书万里遥相寄,涕泣叮咛冀尔听。”诗人通过书信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教诲,表达了深深的亲情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情感的深厚,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