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

太宗自是人中龙,黑闼未当鬼蜮雄。

谷城洺水龙自若,天遣此马收全功。

欻然一举雷电起,智名勇力不入耳。

身当矢石不忍嘶,我宁饮血不饮水。

人间只作拳毛看,谁知忠义事所难。

归来四海一家日,锦茵却覆黄金鞍。

万金赖有不死药,御手摩挲箭痕落。

西风顾影一长鸣,身在天闲意沙漠。

骕骦在御臣的卢,郭家师子诚仆奴。

画师画肉不画骨,权奇无乃天之徒。

宝墨淋漓三十六,几代流传到华屋。

真人固在马不亡,堪愧驽骀费君粟。

形式: 古风

翻译

唐太宗确实是人中的英雄,黑闼怎能与他相比,
即使在谷城洺水之战,他的英勇如龙依然自如,上天安排这匹马助他大功告成。
忽然间,他如同雷电般崛起,智慧和勇气无人能及。
面对危险,他宁愿忍受箭石穿身也不愿马嘶,宁愿饮血也不愿喝水。
世人只看到他拳毛飞扬的外表,却不知他忠义之事的艰难。
天下统一后,他让锦茵覆盖在黄金马鞍之上,
依靠那万金难求的不死药,皇帝亲手抚摸马背上的箭痕。
西风吹过,他独自长鸣,身处高位,心系苍生。
他的骕骦马在御驾中,如同郭家狮子,忠诚无比。
画家描绘他的形象,却忽略了骨气,他独特非凡,仿佛天之骄子。
珍贵的画像流传了三十六幅,历经数代,珍藏于华美屋宇。
真正的英雄在马背上永存,我深感惭愧,劣马耗费了您的粮食。

注释

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
黑闼: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谷城洺水:地名,战役地点。
马:指李世民的坐骑。
不死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御手:皇帝的手。
骕骦:古代骏马名。
权奇:非常奇特,超凡出众。
三十六:泛指多幅画像。
华屋:华丽的房屋,指皇宫。
驽骀:劣马,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马——拳毛騧的赞美之作。诗人以太宗李世民为背景,将拳毛騧描绘为龙之化身,不同于黑闼(另一位人物)的阴险,它在谷城和洺水战役中展现出龙的威严与自若,最终帮助太宗取得胜利。马的忠诚和英勇被诗人细致刻画,即使面临箭矢石头也不忍哀鸣,宁愿饮血也不愿喝水,显示出其高尚的品质。

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匹马的非凡之处,即使在平日里,也只是被人们视为普通的拳毛马,但实际上它承载着忠义的精神,超越了外在的平凡。当太宗统治天下,天下归一后,拳毛騧仍然受到尊崇,锦茵覆盖,黄金鞍相伴,象征着它的地位和荣耀。

诗中提到的“不死药”可能暗指马的长寿或太宗对马的珍视。最后,马在西风中长鸣,表现出其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即使在天子身边,也保持着沙漠般的独立精神。诗人还拿它与郭家的狮子相比,赞誉其权奇无比,仿佛是上天的杰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拳毛騧的英勇、忠诚和不凡,同时也表达了对良驹的敬仰和对庸马的感慨,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姜山怡云见访二绝并呈李磐庵文授(其二)

天遣今年到五夫,还如雪后望西湖。

磐庵老子今诗伯,红叶盈庭许屡书。

形式: 七言绝句

病馀用前韵呈魏公

蓬莱仙人双鬓霜,有蔬一豆酒一觞。

长歌劝客声激昂,车如流水门如航。

几生道德为腥香,今年入谢朝明光。

归心有如三宿桑,抱琴一笑江中央。

曰余此琴吾翕张,越山入手脩眉苍。

不容散花来后堂,毗耶室空唯一床。

谁家金钗十二行,春风环佩鸣璆琅。

斯须吐握曾未遑,自谓山稳舟深藏。

不知有力来昏黄,如人裹饭不得尝。

吾宁万籁同敷扬,四时花雨仍纷滂,山高水深未易量。

可人啼鸟声绕梁,六窗濯濯如秋阳。

天人境界谁适当,我自袜线无他长。

唯馀习气不可忘,有时睥睨如无傍。

炉薰茗碗供平章,一机直欲舂其吭。

战酣意定心泰康,依旧尔界还吾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病眼有作

短短秋檐合近书,经旬看碧却成朱。

半生始识空花面,咫尺还应拄杖扶。

泪睫陨珠缘底事,金篦刮膜未全疏。

自怜老去元非病,赢得工夫到物初。

形式: 七言律诗

病寓灵芝寺夜闻讲律有作

钟鼓考击殷夜床,我方咽药不下吭。

苦思一语缓吾缚,重遭缚急如缚羊。

平生两眼大如镜,白首读律无精光。

商君入秦祸始大,文武之道几灭亡。

文人废经宁废律,何者百谷无稻粱。

春风二月锦官寺,梦绕十年新学场。

莲房密室仅千讲,传疏狼籍酬朱黄。

如恒山蛇救首尾,弗学饥鼠吟空墙。

我生不愿文字习,亦不愿学屠龙方。

半窗睡美君勿聒,自有云月供平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