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其一)扫枣好草倒

槐花满庭除,籍籍不可扫。

稍疏召平瓜,渐熟王阳枣。

失时团扇弃,新进袷衣好。

日暮益愁思,寒螀起幽草。

忽闻秋兴篇,叹赏几绝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庭院中槐花盛开,繁多得无法清扫。
稀疏地种着召平的甜瓜,王阳的枣子渐渐成熟。
时令已过,团扇被丢弃,新式夹衣更受欢迎。
傍晚来临,愁绪更浓,寒蝉在幽草间鸣叫。
忽然听到秋天的诗篇,感叹欣赏,几乎要被震撼倒下。

注释

槐花:指槐树开的白色花朵。
籍籍:形容众多的样子。
召平瓜:古代的一种甜瓜,与召平有关,象征隐逸生活。
王阳枣:可能指王阳(人名)所种植的枣子,也可能泛指秋季的枣子。
团扇:夏天使用的圆形扇子,象征过时的事物。
袷衣:夹层的衣服,指时尚的新款。
寒螀:秋天的蝉,叫声凄凉。
秋兴篇:秋天引发的诗篇或感慨。
绝倒:非常赞赏,惊叹。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的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槐花满庭除,籍籍不可扫" 描述的是秋天槐树下的花瓣铺满了庭院,数量之多,以至于无法彻底清扫。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日景色,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繁华的无常。

"稍疏召平瓜,渐熟王阳枣" 则转向果实的成熟过程,表现出季节更替带来的丰收。这两句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通过具体的农产品描绘了秋天的丰硕和生机。

"失时团扇弃,新进袷衣好" 这两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反映了季节转换带来的物是人非。扇子不再使用,而厚重的冬衣却已备好,透露出对时间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日暮益愁思,寒螀起幽草" 随着一天的结束,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愁绪。寒蝉的鸣叫和萋萋的野草都加深了这种情感,使得诗人对秋天的感觉更加复杂。

"忽闻秋兴篇,叹赏几绝倒"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听到别人的秋思之作,不禁赞美其佳妙之至极。这不仅表明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示了一种淡泊宁静而又带有几分忧郁的情怀。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其四)后牖有朽柳

弱植生川泽,托根北堂后。

昔时青春姿,扶疏映轩牖。

风霜日消落,憔悴复何有。

蠹穿枯节断,雨渍虚心朽。

幸不夭天年,犹得胜凡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其三)偏眠船舷边

纵棹下清溪,波静地仍偏。

日夕水风凉,萧洒成安眠。

兀兀但高枕,悠悠还进船。

中流忽惊寤,渔父歌扣舷。

山川非向时,回首云霞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其二)窥梨卑枝垂

端居倦烦暑,园圃久不窥。

雨馀秋气新,红叶生紫梨。

形骸得萧散,不知环堵卑。

何能效流俗,把酒须菊枝。

登高已可醉,四野青云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

气象殊朝夕,兴居错晦明。

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

蛰隘宁天意,咨嗟固物情。

曣㬈方有望,荟蔚已随生。

杲杲升还隐,悽悽断复行。

乱莎长被径,荒藓绿缘甍。

辙迹康庄绝,潢污垄亩平。

茅茨不足庇,禾黍若为成。

蟋蟀颓墙泣,蛜蝛坏灶盈。

乘时众鸥舞,得意怒蛙鸣。

牛马谁分异,萧兰已混并。

居闲犹叵度,负重况遐征。

舟泊川无渚,轮摧路有坑。

轑羹愁病妇,炀灶拥寒婴。

灾不妨明德,神应格至诚。

淳光终下烛,时藿久心倾。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