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郭泰曾名我,刘翁复见谁。入廛还作和罗槌。
特地干戈相待、使人疑。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
补陀岩畔夕阳迟。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南柯子·南歌子(其一)》。黄庭坚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首句“郭泰曾名我,刘翁复见谁”暗示了诗人与旧友的重逢,郭泰和刘翁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敬仰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唤起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接下来,“入廛还作和罗槌”描绘诗人回到市井生活,如同和着锣鼓声过日子,暗含世事变迁的感慨。
“特地干戈相待、使人疑”表达了对社会纷争的忧虑,战争的气息让人心生疑惑。接着,“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运用比喻,将秋水比作女子的眼波,春窗外的远山比作她的黛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怀念。
最后两句“补陀岩畔夕阳迟,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描绘了夕阳下的补陀岩景色,与金沙滩的悠闲时光相比,诗人更怀念过去无拘无束、率真自在的日子。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往昔生活的向往。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万里沧江月,波清说向谁。顶门须更下金槌。
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金雁斜妆颊,青螺浅画眉。
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太守俱来此西山,楼观重复半烟间。
高僧置酒林泉处,南浦名区望没环。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
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
雨馀风急断虹横。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