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聂侍郎子述(其二)

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彊。

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

参井光芒摇戟纛,关河事业耀旂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归来早趣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吴蜀两地通过一条长长的江水相连,听说您在西部地区意志更加坚定。
人的智慧和计划与天意相合,国家在百姓得到宽裕时气势更盛。
星辰的光辉照耀着战旗,边关河山的功业显赫。
雪山对西部人来说意义重大,期待您早日穿着红色官靴归来,准备迎接新的使命。

注释

吴蜀:指吴地和蜀地,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区域。
意差彊:意志更为坚强。
人谋:人的智谋。
天心:天意,自然规律或上天的旨意。
民力宽时:百姓生活宽裕的时候。
国势张:国家形势强大。
参井:星宿名,象征军事力量。
戟纛:古代军旗。
关河:边关和河流,代指疆域。
事业耀旂常:功业如同旗帜般鲜明。
雪山:可能指特定的雪山,也可能泛指西部的高山。
赤舄:红色官靴,古代高级官员的标志。
早趣装:早早准备行装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的《送聂侍郎子述(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聂侍郎前往西部任职的期许和对其治政才能的赞赏。首联“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彊”描绘了两地相连的地理形势,暗示聂侍郎将带着坚定的决心去西部地区。颔联“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赞扬了聂侍郎的智慧和仁政,认为他的决策符合民心,国家因此有望繁荣昌盛。

颈联“参井光芒摇戟纛,关河事业耀旂常”运用象征手法,以星象和军事旗帜的光芒比喻聂侍郎的威望和成就,预示他在西部边疆将有所作为。尾联“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归来早趣装”表达了对聂侍郎完成使命后凯旋而归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西部人民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赞美和鼓励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聂侍郎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治政理念的肯定。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送聂侍郎子述(其一)

碧幢红旆白貂裘,去踏西风万里秋。

要得处方医坏證,便须投矢负全筹。

百年机会真难遇,一线光阴更易流。

早办出师诸葛表,祁山斜谷郁绸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魏秘书赴召(其一)

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

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魏秘书赴召(其二)

国论参稽定,人材护养成。

古来同此恨,老去向谁倾。

太白云犹湿,瞿塘水正生。

挂帆干斗极,属耳凤凰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夔门丁帅赴召(其一)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

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

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