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住京国,思亲不暂停。
岂伊居庸翠,不及楚山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京都的少年,深深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这种思乡之情无时无刻不在心中萦绕。他将眼前的居庸关翠色与心中的楚山青色相比较,暗示即使眼前景色优美,也比不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诗人宋褧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子生(可能是学生)即将返回蕲州探望父母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亲情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富有思乡之情。
不详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伛柳碍行骑,山家少憩时。
黑云催上马,不省主人谁。
秋桃实累累,久熟双颊赤。
风来堕苔径,取食味如蜜。
雅洁玉簪花,清芬莫与比。
不得向阳栽,植根北窗底。
误听野鸡鸣,扬鞭趋驿程。
平明见茅屋,方觉冒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