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折枝歌

搰蛟不肯居西湖,穹窿山中潜作都。

千年杂与草木处,土膏沁骨苍皮粗。

雪中挛拳冻欲死,老腊又仗春风稣。

今年苦遭斤斧厄,左股割落从樵夫。

幽灵暗泣天亦黑,十斛清泪含明珠。

抱材肯受爨下辱,失势岂分沟中污。

韩湘直费百金买,何啻网著青珊瑚。

挑回市上骇众目,儿女争看来喧呼。

还疑神物有变化,白日闭户防逃逋。

金绳两道锁纽壮,禁止更插碧玉壶。

主人尚恐莫长守,请我写作流芳图。

高堂雪壁照清影,此屋此图何可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梅折枝歌》,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以描绘古梅的形象和遭遇为题。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梅树以人的情感和命运,展现了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

首句“搰蛟不肯居西湖”,比喻梅树不愿居于繁华之地,而选择在穹窿山中默默生存,象征其孤傲和淡泊。接下来描述了梅树与草木共处的岁月,历经风雨,皮粗骨硬,形象生动。

“雪中挛拳冻欲死”描绘了梅树在严冬中的挣扎,然而“老腊又仗春风稣”则展示了生命力的复苏。然而,梅树不幸被砍伐,只剩“左股割落”,表达了对无辜生命遭受摧残的惋惜。

“幽灵暗泣天亦黑”渲染了梅树被砍后的哀伤,清泪中含明珠,寓意其珍贵品质。诗人感慨梅树即使遭受侮辱,仍保持高洁,不愿沉沦。

“韩湘直费百金买”引用典故,表达对梅树价值的认可,如同珍宝般被珍视。在市场上,梅枝引来众人瞩目,甚至有人担心它会逃跑,可见其非凡魅力。

最后,主人将梅枝珍藏,并请沈周作画留念,希望永载史册。诗的结尾,雪壁上的清影与画图相映,强调了梅树形象在艺术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树为载体,寓言了人生的起落和坚韧精神,体现了沈周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庆云牡丹

三月十日天半晴,庆云庵里看春行。

陶娘李娘俱寂寞,鼠姑照眼真倾城。

老僧却在色界住,静笑山花恼客情。

靓妆倚露粉汗湿,醉肉隔纱红晕明。

吉祥将落旧有恨,急借纸面图其生。

明朝携酒正恐谢,亦怕敲门僧厌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石轴花

山行见石轴,黄荣大而华。

一花合群英,径可半尺奢。

团团缀末干,兀兀无傍桠。

或如罥綵鞠,或如撑秋瓜。

烂漫山谷间,仙人唾馀霞。

性不利羊食,其生天所赊。

踯躅本山榴,又以红见誇。

且致是非间,未暇披金沙。

谁能别为名,美如洛阳花。

感兹在隐约,把玩令人嗟。

姿容牡丹比,但未收姚家。

蓬荜困遗贤,荆布裹贞娃。

取酒载酹之,下山西日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庆云庵月下观杏花

杏花初开红满城,我眠僧房闻雨声。

侵朝急起看晴艳,对房两株令眼明。

还宜夜坐了馀兴,静免蜂蝶来纷争。

嫣然红粉本富贵,更借月馀添妍清。

青蘋流水未足拟,金莲影度双娉婷。

庭空月悄花不语,但觉风过微香生。

老僧看惯不为意,却爱小纸燕脂萦。

高斋素壁可长有,不由零落愁人情。

形式: 古风

都氏赏花

太平天子弘新治,国艳随年亦烂开。

心里紫檀藏密印,朵头红玉露重台。

酒嫌未剧劖诗赏,花怕难齐著鼓催。

我与东家同六十,白头能此几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