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赠刘在园先生致仕之作

自古有言,漏尽钟鸣,尚有行人。

纵萧萧华发,都看到鬓,茫茫宦海,未肯抽身。

孰似先生,翩然拂袖,甘向清时作隐沦。

逍遥甚,任山阿曳杖,晞发江滨。一官徒敝吾神。

算何似、还家乐最真。

正晨鸡夜火,惟闻课子,朝餐夕膳,只办娱亲。

试向东山,回头北阙,犹自天心属老臣。

谁容卧,恐徵书亟下,催动蒲轮。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沁园春》以豪迈之气,颂扬了刘在园先生的高尚情操与淡泊名利的人生选择。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画面。

“自古有言,漏尽钟鸣,尚有行人”,开篇即以古语引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世人的忙碌,而“行人”则暗指那些仍在奔波于尘世中的人们。接下来,“纵萧萧华发,都看到鬓,茫茫宦海,未肯抽身”,通过描写白发苍苍的官员仍沉浸于官场的繁忙之中,与刘在园先生的淡出官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先生的超凡脱俗。

“孰似先生,翩然拂袖,甘向清时作隐沦”,进一步赞美刘在园先生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享受清静生活,表达了对先生选择的敬佩之情。“逍遥甚,任山阿曳杖,晞发江滨”,生动描绘了先生在山间漫步、江边晒太阳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其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一官徒敝吾神。算何似、还家乐最真”,通过对比官场的劳碌与回归家庭的快乐,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幸福。接下来,“正晨鸡夜火,惟闻课子,朝餐夕膳,只办娱亲”,进一步描绘了先生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

“试向东山,回头北阙,犹自天心属老臣”,这里借用了东山再起的典故,表达了对先生虽已致仕但仍心系国家的赞许。最后,“谁容卧,恐徵书亟下,催动蒲轮”,以担忧的口吻提醒先生,虽然他已选择了归隐,但朝廷可能随时会召回他,体现了对先生才能的肯定与对国家的关怀。

整首词通过对刘在园先生生活态度的描绘,既展现了其个人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48)

陆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闻焦山瘗鹤铭复出,喜而有赋

旧说焦山,有瘗鹤铭,久堕重渊。

叹沙淘浪洗,曾更累代,雷轰石劈,不记何年。

忽有江潭,行吟楚客,观此沉沦意慨然。

无难者,竞出诸波底,跻彼层颠。世间古物多湮。

算陵谷、千秋几变迁。

看咸阳原上,秦碑汉额,义熙年后,乱草平川。

独有斯铭,巍然复出,多藉出灵拥护坚。

从今后,莫江妃再攫,海若偷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宜阁赏梅,呈繁露先生

客里群公,每到君家,欢聚如归。

早鸾刀快切,蟹胥鸡臛,倾筐小摘,野蔌山薇。

月落还留,尊空更贳,地主如公汎爱稀。

频烦甚,报梅花又发,迟我柴扉。幽香久坐沾衣。

看石上、盘根已数围。

恰今年春半,憎寒尚峭,一枝日昨,喜雨初肥。

忽忆家园,巡檐双树,也定缤纷傍夕晖。

谁吟赏,任东风吹老,作雪花飞。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寄赠周秉庵,兼呈令弟清志

梅萼将开,十月之交,君四十辰。

记春残密属,无辞丽制,秋深急索,为近佳辰。

蘸墨裁题,含毫又废,酬应于今懒绝伦。

终难却,念故人情重,未许逡巡。东亭作客多春。

感先世、论交谊最真。

每屏间设食,玉盘细,花阴取酒,金瓮醅醇。

昨过南庄,觅君昆弟,厚意居然类昔人。

题词去,倩当筵弦管,歌向嘉宾。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题史搢臣追远图(其一)

惨说当年,孀母茕茕,偏值时危。

见腥刀驱走,闺中少妇,乱旄拥去,马上蛾眉。

势岂能全,义难受辱,夜哭孤灵拜且辞。

翻身入,早一泓水碧,毕命何疑。十龄弱息畴依。

空遍绕、澄潭日夕啼。

便寻来沙上,都无弃履,觅从波底,并少遗尸。

戚矣魂消。嗟乎命薄,天道茫茫讵有知。

重回首,算千秋此恨,欲忘何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