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处所。门外冷云堆浦。竹里江梅寒未吐。
茅屋疏疏雨。谁遣愁来如许。小立野塘官渡。
手种凌霄今在否。柳浪迷烟渚。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苏轼的一首作品,名为《谒金门(其一)怀故居作》。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不舍。
"何处所" 这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迷离又带有无限哀愁的情境,让人想象作者在遥远的地方怀念着自己的故土。紧接着"门外冷云堆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寂寞和孤独。
"竹里江梅寒未吐" 这一句则是对家乡春天的细腻描写,梅花因寒未能完全开放,这也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哀愁和不满。
"茅屋疏疏雨" 描述了故居的环境,茅屋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凄凉,而这种景象更激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谁遣愁来如许" 这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思念,是一种无奈的情感流露。
"小立野塘官渡" 描写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场景,通过这种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手种凌霄今在否" 这里有作者个人经历的投影,表明作者曾亲手种植过植物,而现在这些是否还在,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问和怀念。
最后"柳浪迷烟渚" 继续描绘了一种迷离的景象,柳树随着水波摇曳,煙霄朦胧,这是对故乡自然风光的一种惆怅描述,也映射出诗人心中的愁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和不舍的心态,是一首具有很强抒情色彩的作品。
不详
初因病目,自号眚翁。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军书未息梅仍破。穿市溪流过。病来无处不关情。
一夜鸣榔急雨、杂滩声。飘零无复还山梦。
云屋春寒重。山连积水水连空。
溪上青蒲短短、柳重重。
梅妒晨妆雪妒轻。远山依约学眉青。
樽前无复歌金缕,梦觉空馀月满林。
鱼与雁,两浮沈。浅颦微笑总关心。
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春风一夜深。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秋入蒹葭小雁行。参差飞堕水云乡。
直须银甲供春笋,且滴糟床覆羽觞。
风压幕,月侵廊。江南江北夜茫茫。
悬知上马啼鹃梦,一夜惊飞宝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