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十二首(其十)

武帝掊阴山,失得与之均。

二李竟不归,汉骨委边尘。

及乎元成世,呼韩乃来宾。

舍馆葡萄宫,奉表称外臣。

彼运偶成衰,上策岂必臻。

所以外宁惧,腼焉思圣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读史有感十二首》中的第十首,主要通过对汉武帝时期对外征伐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首句“武帝掊阴山”暗指汉武帝刘彻穷兵黩武,攻打匈奴,虽暂时取得胜利,但代价惨重。接下来的“失得与之均”指出这种得失并未真正均衡,反而导致了士兵的牺牲和边境的不安。

诗人接着提到“二李竟不归”,指的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和李陵的悲剧,他们未能凯旋,使得无数英魂埋骨边疆。“呼韩乃来宾”则描绘了后续汉元帝时期,通过外交手段使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改变了强硬的军事策略。

“舍馆葡萄宫”可能指的是汉武帝在五柞宫(又称葡萄宫)接纳呼韩邪单于的场景,象征着和平的到来。“奉表称外臣”则表明匈奴对汉朝的臣服,反映了外交手段有时比战争更为有效。

最后两句,“彼运偶成衰,上策岂必臻”指出历史的运势有时会带来衰败,而并非只有武力征服才是最好的策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明智治国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圣人之道在于内外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寓言式地探讨了战争与和平、武力与智谋的关系,体现了王世贞深沉的历史观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读史有感十二首(其十一)

平陵朱阿游,请剑诛佞臣。

天怒再为折,殿槛不复新。

优游平津邸,笑谓薛赣君。

小生欲相吏,而我岂其人。

所效苟不雠,遂掷国士身。

是以达节者,千秋恒自伸。

形式: 古风

读史有感十二首(其十二)

淳于挟帝私,公卿富交游。

婉㜻谁最亲,丞相高陵侯。

一旦淳于败,丞相荷帝留。

白简二十人,往往中所雠。

洎乎应大灾,君宠外虚优。

累累北邙上,恩怨同一丘。

千载读其书,令人慕巢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拟古七十首(其一)李都尉陵从军

黄云被原野,策马欲何之。

鼙鼓劲前林,招摇动旌旗。

涕泪结为冰,婵媛将告谁。

长当生死诀,尽我酒一卮。

白露尚为霜,安能鬒不移。

惟有金与石,庶以表心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七十首(其二)苏属国武别友

驱车出郭门,北风何惨悽。

良朋相追饯,行李且光辉。

浮云为我停,晨风为我啼。

四牡既骙骙,御者安肯迟。

弹琴写情素,柱促令弦移。

泠泠流泉水,助我弦声悲。

何以将远别,杨柳吐青枝。

行人插枝去,往往自成围。

少壮若流飙,逝者不复归。

常闻忠与信,蛮貊可由之。

及时各努力,王路正清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