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和黄伯城见投韵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师友忠诚与自我反省的深刻情感。
首句“师乎抗节死,愧我犹偷生”,诗人以“师”为榜样,赞扬其坚守节操直至生命终结的高尚品质,而反观自身,尚在苟且偷生,内心充满愧疚。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忠诚与自我反省的主题。
接着,“桐桂宜存种,离车不好名”,诗人借物喻人,以“桐桂”象征高洁之士,希望像它们一样保持纯洁,不求虚名;“离车”则可能暗指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老僧裳古拙,山鬼貌奇狞”,通过描绘老僧朴素古拙的装束和山鬼奇异狰狞的面貌,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复杂世态的疏远。
最后,“寂寂田横岛,胡能不及情”,诗人将自己比作田横,身处孤岛,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自己不能像田横那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师友、自然景象以及个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淡泊名利、简朴生活以及内心自由的追求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