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疏山答佛颂

养子方知在仁慈,亲言无味外人疑。

欲穷沧浪深深处,听取渔家辄莫迷。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第二十七疏山答佛颂》由宋代僧人释义青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亲情的理解。

首句“养子方知在仁慈”,点明了养育子女的过程让人深刻体会到仁爱与慈祥的重要性。子女的成长不仅让父母学会了付出和关怀,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仁慈。

次句“亲言无味外人疑”,则揭示了家庭内部沟通的重要性。父母的话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智慧,但外界可能难以理解或忽视这些话语背后的意义。这句诗提醒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来自亲人的心声,而不是轻易质疑或忽视它们。

后两句“欲穷沧浪深深处,听取渔家辄莫迷”,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将人生的探索比作深入未知的水域。这里,“沧浪”象征着未知的世界或人生的复杂性,“渔家”则是指那些在人生海洋中寻找方向的人们。这两句鼓励人们勇敢地探索生活的奥秘,同时强调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即“听取渔家”)的重要性,避免迷失自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找到正确方向的关键。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探讨了亲情、沟通、人生探索等主题,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02)

释义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第二十八归根得旨颂

家破人亡何所依,无心无绪话求归。

十年忘尽来时路,暂忆些儿总不知。

形式: 偈颂

第二十九问夹山境颂

月皎青松鹤梦长,碧云丹桂挂羚羊。

严高碧仞千峰雪,石笋生条半夜霜。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第三十曹山出世颂

月隐青山瑞气高,梧藏丹凤觑无寥。

无端石马潭中过,惊起泥龙之海潮。

形式: 偈颂 押[萧]韵

第三十一无隐身处颂

苔殿烟收紫气旋,拱班宸幄退尧年。

凤楼不宿桃源客,岂并金光瞩汉天。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