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德图像二首(其二)

鸣镝心何悖,投鞭计亦休。

传闻广陵散,因作畔牢愁。

淝水真同道,黄池故不侔。

见遗天授像,看是郅支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观天德图像二首(其二)》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鸣镝心何悖”,鸣镝指的是古代的箭矢,这里借指战争或冲突。诗人以“鸣镝”开篇,表达了对战争的悖逆之心,暗示了对暴力解决争端方式的批判。接着,“投鞭计亦休”一句,投鞭计是指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此处用以比喻无效的策略或计划。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错误决策和暴力手段的否定态度。

“传闻广陵散,因作畔牢愁”两句,引用了“广陵散”的典故,广陵散是一种古琴曲,传说为嵇康所作,后嵇康被处决,此曲也随之失传。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美好事物的哀愁。同时,“畔牢愁”一词,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忧思。

“淝水真同道,黄池故不侔”两句,分别引用了淝水之战和黄池之盟的典故。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黄池之盟则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与蜀汉刘备联合抗魏的盟约。诗人通过这两个历史事件,探讨了合作与对抗的不同结果,以及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

最后,“见遗天授像,看是郅支头”两句,以“天授像”象征君权神授的理念,而“郅支头”则指向历史上的匈奴单于郅支,被汉朝击败并斩首。这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权力更迭的观察,也暗含了对历史正义与道德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历史、权力与道德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理性解决问题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504)

薛季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艮斋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字:士龙
  • 号:艮斋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 生卒年:1134~1173

相关古诗词

伤淮帅

淮浦天龙战,居巢塞马归。

阵伤军背水,机失寇踰淝。

越石知何在,虞君恨曷依。

都缘生过涉,谁为斩何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袁口回棹有感

放舟谷里口,乘流楚江干。

钓台亦已堕,大舶宁长安。

春度乱山绿,风回平水湍。

何须问今古,劫劫难为观。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白发

浮生宁久客,罢沐弹冠帻。

芳树几时红,童发半茎白。

千月浪翻涛,百龄驹过隙。

多少少年人,乌头问华箦。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樊口晨泛送程端卿

扁舟送归客,万籁寂无风。

宿雾青郊暗,卿云碧岭空。

水清明去鹭,天远入征鸿。

日脚中流见,委蛇走白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