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诗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

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

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秋天却生出春天的气息,清晨在林中听到鸟儿的啼鸣。
无奈时光已晚,来不及欣赏蝉鸣的乐章。
落叶虽多,感触并不深,满城将会是芬芳花朵的盛宴。
美好的声音应静静享受,不必让那些烦人的鸟叫声打扰。

注释

秋日:秋季。
生:产生。
春意:春天的感觉。
林间:树林中。
闻:听见。
晓莺:早起的小鸟。
奈何:无奈。
时序:时节。
晚:晚了。
候虫:季节性的昆虫,如蝉。
鸣:鸣叫。
摇落:落叶。
无多感:没有太多感触。
芳菲:芬芳的花朵。
会:将会。
满城:充满整个城市。
好音:美好的声音。
宜:适宜。
自默:静静地享受。
反舌:比喻烦人的鸟叫声。
无声:不发出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中隐含着春意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和哲思。

“秋日生春意”一句,以秋天这种看似与生长无关的季节,揭示了一种超越表面的生命力,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情趣,即在秋冬之际寻找春天的预兆,如枯木逢春等。

“林间闻晓莺”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听到鸟鸣的声音,尤其是在清晨,那种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的心灵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里的“晓莺”,不仅是指早晨的鸟鸣,也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然而,诗人随后写道:“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能赶上某个美好瞬间的遗憾。这两句与前面“秋日生春意”相呼应,既有对生命快节奏变化的感慨,也有对个人时光无法挽留的深沉感受。

接下来的“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则转换了情绪,从对时间的哀叹转向对自然界中依然存在的美好之物的欣赏。这里,“摇落”指的是树叶随风轻轻摇曳,而非秋天大规模的落叶,显示出诗人对于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受。而“芳菲会满城”,则是对那些即使在秋日依然保持着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最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这两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美好的声音持有欣赏态度,但同时也倡导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喧嚣的超然。这里的“好音”,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妙声音,如鸟鸣等,而非世俗中的各种喧哗。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秋菊

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

风劲幽香怯,露晞寒艳滋。

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

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溪

秋溪已澄彻,山色贮溪中。

云度前洲白,霞生别峤红。

波澜寒自鉴,鱼雁共游空。

弃置功名念,羊裘作钓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蝶

粉蝶尔何知,秋深尚戏飞。

怜渠迷节物,犹若弄春晖。

露叶今非昔,霜丛畴可依。

篱边菊无几,薄命寄馀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贺兰先生诗同陈恬叔易和节度使王汉忠韵

陕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

应居小有洞,几见大椿年。

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

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