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戎玠的《登桑洲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攀登高山的情景,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壮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夏日炎炎,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攀登崇山峻岭。筱竹与苔藓遮蔽了前行的道路,石径古旧,蜿蜒曲折,仿佛连接着天际。鸟道遥远,羊肠小路密集,诗人汗如雨下,仿佛沐浴在晴空之下的甘霖之中。他攀援而上,手抚藤萝,气喘吁吁,耳边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脚下是群山的倒影,仿佛可以伸手触及。登山之路漫长,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正午,最终在松涧边解渴,却因匆忙忘记取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登山的艰辛与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石径莓苔古”、“流汗湿衣襟”、“风叶相吞吐”等,使得画面感强烈,情感饱满,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登山者的坚韧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