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鹊踏枝·初夏湖上雨怀》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初夏时节湖上雨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思绪。
首句“半枕催寒更漏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寒意和雨声,仿佛让人感受到诗人独卧床榻,被外界的寒冷与雨声所唤醒的情景。接着,“夜合香开,初试闲愁绪”两句,将自然界的香气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忧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好梦醒时惊鹊语,纤纤又湿梧桐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听到远处惊起的鹊鸣,而此时雨已将梧桐树打湿,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越水吴山情几许。翠幕烟波,不见花飞处。”这几句通过对比江南的山水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翠绿的烟波与看不见的花朵飞舞,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怀念。
最后,“怕向西陵闻杜宇,空庭依旧苍苔暮。”诗人担心在西陵(可能指某个特定地点或象征性的地名)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因为这声音常与离别、哀愁相关联。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暮色降临,苍苔覆盖,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初夏雨夜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外界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个人情感经历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