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婆洋观日入月出歌

两仪未分气无始,天水浑茫亿万里。

问谁造历皇古先,推演龙图泄亥子。

今我一身漂一舟,八极之极皆鸿流。

沧凉但作十月气,金银不见三山楼。

东方月出西日落,两朵芙蓉双剑锷。

空中元象大沈沦,井底群生浩笼络。

劳逸无偏橐籥工,生死相催造化恶。

侧听大轴鸣雷硠,照面熇云冰色黄。

珠烟上撒白龙沫,玉屑下碾青女霜。

翠蟾朱鸟两腾跃,自边彻底纯作琉璃光。

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中分其半安所藏?

浑仪遗法肇颛顼,黄赤二道缠中央。

淳风变范别表里,周髀以后仪益彰。

咄哉思训悟平准,敢与物祖争毫芒。

北高南下蚁旋磨,行何顺吉何逆殃?

生平读书苦蒙翳,对此忽揭千重障。

鞠陵渐驶纤阿驾,柳影犹衔玉门下。

八十一万馀里中,以镜函镫两无夜。

寸心警我梦梦存,哆口凭谁咄咄诧?

文字因缘祖葛尼,石火山川大利亚。

妄资铅汞外升沈,难结胚胎免凋谢。

吁嗟乎,皇煌帝谛人续人,归之者鬼伸者神。

六十四周风水火,佛氏尚畏三劫轮。

斯时渺渺均何存,无或见见无闻闻。

但觉大圜而外我身在,扫刮乾垢摩坤尘,飘飘汎汎随无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渡黄婆洋观日入月出歌》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描绘了作者在航行途中观察日落月升的壮观景象,并通过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对宇宙、生命、时间以及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开篇即以“两仪未分气无始”起笔,引出对宇宙起源的哲学探讨,随后描述了天地间广阔无垠的景象,提出关于时间与历史的追问。接着,诗人将自身置于宏大的自然之中,感受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宇宙法则与自然规律的敬畏。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八极之极皆鸿流”、“金银不见三山楼”、“东方月出西日落”等,生动展现了日月交替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旅程的隐喻。通过“空中元象大沈沦”、“井底群生浩笼络”等描绘,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万物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

后段诗文深入探讨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如“劳逸无偏橐籥工,生死相催造化恶”,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公正与无情。同时,诗人也反思了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命运,“北高南下蚁旋磨,行何顺吉何逆殃?”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困惑。

最后,诗人通过“文字因缘祖葛尼,石火山川大利亚”等诗句,联想到不同文化与地理背景,体现了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诗人反思了人类知识与实践的局限性,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整首诗以宏大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哲学思考、生命感悟与文化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扬帆过鳖子门

乖龙夕震荡,天有崩石声。

云澜互窳凸,不使尺寸平。

大艨可驰马,漂若莲瓣轻。

竟从万剑锋,暗蹑软絮行。

试魂若已堕,视魄知犹生。

履险客或惯,委命吾何能?

岞崿肝胆间,并难名以惊。

赤旸渐东曜,六合方廓清。

遂偃蛟龙旗,不敢堂皇争。

捩柁出盘涡,高帆正无倾。

瞬息一百里,瞥过临安城。

临安有大江,两髻青山青。

下立千丈沙,筑塘如环屏。

江水下欲直,海水趋欲横。

并力不少让,激之为嶒崚。

倏有苍赭气,回薄层霄冥。

使我不系鸥,复作无根萍。

岂真破浪雄,不负长风乘。

九万控寥阔,视此犹飞蝇。

愿借羲和鞭,上策天池鹏。

形式: 古风

将入都门答汤钺送别诗二章原韵(其一)

驽马何从试短鞭,春花已作古流年。

大江初雪愁蓬叶,密屋清樽泥竹烟。

几见为龙名满洛,漫传市骏价宜燕。

冲风不怨单寒袖,剩有吟怀壮倍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将入都门答汤钺送别诗二章原韵(其二)

萧萧残叶动斜晖,此树何年与再依?

去路难为芳草绿,眼前已觉故人稀。

山横紫翠看云变,天拓沧溟与雁飞。

旧贳湖田无恙在,多添钓屋待吾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家三十六韵

出门数百里,犹作乡里看。

计我在乡里,十年无三年。

前庭新种槐,高已齐屋巅。

后圃野菜多,偶来尝其鲜。

今朝走京洛,计里云三千。

转似初出门,惘惘增烦煎。

高堂视行箧,谋画穷琐纤。

如遣新嫁娘,衣袜务其全。

病妻苦缝纫,皲手不得閒。

竹月已过廊,剪灯犹迟眠。

阿弟散塾归,诸妹行齐肩。

索我市带佩,下及花粉钿。

阿兄他日归,使我身手妍。

小儿三尺长,转侧吾膝前。

倚膝静辄睡,泥膝娇缠绵。

阿爷他日归,读书当连篇。

从知家室乐,富贵难夺权。

慰之欢喜辞,恐使心悲酸。

亦恐悲我心,笑语迭相欢。

天地入残腊,荒草浩平原。

骤转东北风,催上江干船。

上拜高堂亲,高堂无烦言。

但言昨宵语,在尔心腑间。

弟妹及妻子,各各手相牵。

但言君所需,要者裘与毡。

馀置行箧中,一一有绪端。

邻里走相送,饮我酒一樽。

送我至江干,江上潮如湍。

今宵我有梦,梦见江上山。

山下孤城悬,吾屋城南偏。

屋中数灯火,修竹环娟娟。

亦知竹中人,梦我江上烟。

梦我江上烟,梦我沙中田。

田中沙磷磷,江上泉溅溅。

我行日渐遥,我泪空汍澜。

寄语南来鸿,为我书频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