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魁读书岩赋水调歌头调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

清风峡畔,至今堂已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高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檠灯。

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他改革了西昆体的风格,一篇赋文超越众人。
清风峡边,那座书斋至今仍留有他的名字。
他视富贵如尘土,孝义比山岳还高,可惜未能大展宏图。
尽管世事变迁,草木依旧荣耀,与仇香、穿阮屐,一起登临。
石龛虽小,却足以容纳一张小桌和一盏灯。
千丈峭壁如刀削,四周翠绿的屏风连绵不绝,云雾缭绕仿佛永恒。
我最喜欢的是岩前流水,仿佛仍有诵读的琴瑟之音。

注释

西昆体:唐代的一种文学流派。
赋:古代文体,韵文的一种。
清风峡畔:形容环境清幽的江边。
读书名:指书斋主人的名字。
孝义:孝顺和道义。
大其成:成就大事。
陵谷:山陵和山谷,比喻世事变化。
阮屐:古代一种木屐,象征隐士生活。
石龛:岩石中的小室,常用于修行或藏书。
几短檠灯:简陋的小桌子和油灯。
千仞:极言山高。
翠屏:绿色的山峰像屏风。
云雾:自然景象,象征神秘或超凡。
岩前水:山岩前的流水。
诵弦声:诵读的声音,如琴瑟和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逊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魁读书岩赋》。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 表示诗人在文学上有着超群的才华,能够写出令人钦佩的佳作。"清风峡畔,至今堂已读书名" 描述了清风峡这个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气息浓厚,是读书求学的地方。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高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道德修养的看法,认为道德远比金钱重要,但也感慨于不能让这种美好的事物发扬光大。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 则是说即使地形变迁,植物依然能得到滋润和荣耀。"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这里的“仇香”可能指的是某种花香,与之相比的“阮屐”则是一种草鞋,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攀登。

"石龛虽窄, 可容一几短檠灯" 描述了一个狭窄的空间,尽管如此,也能放置一些简陋的灯具。"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这里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千仞高的青石山壁宛如利刃切割,而周围的翠绿屏障连绵不绝,云雾缭绕,给人以长生不老之感。

最后两句"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表达了诗人对清澈山前的溪流的喜爱,以及他仿佛能从水声中听出琴瑟和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道德的赞颂,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情感。

收录诗词(8)

刘克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宫亭湖

回乘一派水,举帆逐分风。

孤石苍波里,岸山苦雾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谢张芸窗

夜深檛鼓醉红裙,半世侯门熟稔闻。

自是东篱窥宋玉,非关司马挑文君。

苍头误送香罗帕,簧舌翻成贝锦文。

幸赖老成持定力,一帆安稳过溪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梅花引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

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孤光似被珠帘隔。

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

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似霜结。与霜别。

莫使幽人容易折。短墙边。矮窗前。

横斜峭影,重叠斗婵娟。黄昏惯听楼头角。

只恐听时零乱落。醉来看。醒来看。

萦绊丽人,潇洒倚阑干。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宣妙院上方

水定浮春岫,鸦盘落远林。

上方钟送夕,隐几兴何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