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五日.二十六叠前韵

过了樱厨酒。又兰风、吹来暑节,岁如流否。

小圃榴红萱草绿,桃印新悬室斗。

饷益智、粽粘子九。

五色丝穿长命缕,捣丹砂、试验蛇医守。

灵符小、戴钗首。朱旗画楫波心走。

记凭栏、个人蓦见。玉垂双手。

凤尾香罗衫子薄,如燕身材恰受。

擎宝扇、凉生袖口。

道了胜常闲试剪,看艾人、茧虎争妍丑。

粉团射、唐宫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与传统习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节日氛围。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如饮美酒、赏花、吃粽子、佩戴五色丝线和长命缕、捣丹砂、试验蛇医、悬挂灵符、戴钗首、画龙舟、凭栏远眺、手持宝扇、观看艾人和茧虎的竞技等。

词的开篇“过了樱厨酒”,点明了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之一——饮酒,随后通过“又兰风、吹来暑节”一句,巧妙地将季节变化与节日氛围融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循环。接下来,“小圃榴红萱草绿,桃印新悬室斗”描绘了端午时节园中的景象,石榴红艳、萱草青翠,桃印新挂,室斗(可能指门上的装饰)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五色丝穿长命缕,捣丹砂、试验蛇医守”则体现了端午节驱邪避疫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穿五色丝线、捣丹砂等仪式,祈求健康平安。接下来的“灵符小、戴钗首”进一步强调了端午节的神秘色彩和对吉祥的追求。

“朱旗画楫波心走”描绘了划龙舟的壮观场面,龙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疾驰,象征着力量与团结。而“记凭栏、个人蓦见。玉垂双手”则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场景或人物的回忆,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凤尾香罗衫子薄,如燕身材恰受”通过服饰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轻盈与优雅,同时也反映了端午节期间的穿着习俗。“擎宝扇、凉生袖口”则体现了人们在炎炎夏日中寻求清凉的方式,手持宝扇不仅实用,也增添了一种古典的美感。

最后,“道了胜常闲试剪,看艾人、茧虎争妍丑。粉团射、唐宫牖”则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了端午节期间的其他活动,如剪纸、制作艾人和茧虎、射箭等,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乐趣,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捕捉了端午节的精髓,展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多彩面貌和深厚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14)

叶绍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题竹垞先生静志句琴趣后二十七叠前韵

丽曲宜浇酒。算金荃、后来作者,调堪同否。

钗挂臣冠怜宋玉,密誓会盟星斗。

慨人事、难谐八九。

一自班骓轻惜别,葬红心、未得双鸾守。

脂河水、应回首。蠮螉塞外征鞍走。

还苦忆、绮衾皓腕,上元携手。

日对修蛾餐黛绿,也尽书生消受。

只微怅、碧桃洞口。

结了情天无限恨,叹麻姑、霜鬓能衰丑。

肠欲断、冰纱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寄二兄二十八叠前韵

久隔兴宁酒。望苍茫、云涛千里,离思浓否。

共处天涯犹契涧,星影空瞻牛斗。

移带孔、休夸环九。

白发铜章老司马,问冷吟、可似钱塘守。

东西廨、怕抬首。频年旌旆闽山走。

徒自愧、虎蒙羊质,诩量才手。

但饮清冰澄止水,本分行藏宜受。

要说破、星心月口。

从古邯郸难学步,只甘心、椎髻谁訾丑。

君应念、莎厅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柬晓门仲湘并示效楞侄二十九叠前韵

共醉天涯酒。听声声、红牙拍遍,唤奈何否。

十载江湖寻旧梦,可有意珠盈斗。

漫分别、陈三秦九。

丝竹中年聊作达,谱清商、付与旗亭守。

斜簪插、凭科首。客踪莫慨杨花走。

且暂向、麝煤虎仆,赌雕琼手。

黄纸红旗成底事,只有风情堪受。

看锦字、织成绣口。

试遣杨枝歌水调,胜木床、三脚娇儿丑。

浮一白、宫斋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春眠.三十叠前韵

颊晕红于酒。正深更、绿窗人倦,夜情多否。

钩了雕棂金屈戌,锦被熨来银斗。

刚数到、佳期上九。

背烛偷将罗带解,认臂痕、桂印红膏守。

倭髻堕、微低首。宝炉熏麝机轮走。

覆重衾、尚嫌薄暖,频翻香手。

钏响轻移钗影溜,一种芳情谁受。

听小语、私传脂口。

昨夜鸳鸯双翅刻,只花钱、翠带姿非丑。

痴云抱、西帘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