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韬光寺住宿时,眺望海日升起的壮观景象。首联"龙宫鹫岭天下奇,韬光更上升云梯",以龙宫和鹫岭比喻山势奇特,暗示韬光寺所在之地的险峻与非凡。接着,"苍穹仿佛欲摩顶,石气濛濛拂衣冷",通过写天空仿佛触手可及,以及石气带来的凉意,渲染出山巅的高远和清冷。
"山僧邀我山中宿,乘兴扶筇踏岩谷",诗人受到山僧邀请,在兴致勃勃中漫步山间。"便因晞发卧峰头,俯听檐铃和风竹",描述了诗人沐浴晨光,躺在峰顶,聆听风竹和檐铃的声音,显得悠然自得。
"夜深月没静群籁,隔树明河似萦带",夜晚深沉,月落之后,万籁俱寂,银河如带穿过树林,景色宁静而神秘。"须臾微红乍起灭,曈昽正出扶桑外",描绘了日出的瞬间,红光乍现又隐,太阳从东方扶桑处缓缓升起。
"天浮海潏见俄顷,不觉此身驻西岭",诗人感叹时间飞逝,自己仿佛停留在这西岭之上。"谁持青镜写燕支,闪烁团圞无定影",以青镜比喻海面,形象地写出日出时海浪的波动和光影的变化。
最后,"沧波一半吹紫涛,良久不见东方高",再次强调日出的壮丽,"凌风欲去更惆怅,天水茫茫两摇漾",诗人带着依恋之情,面对浩渺的天地,心生惆怅。"绀殿红楼黯欲开,下方始听鸡三唱",以鸡鸣声结束,暗示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象征着诗人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韬光寺观海日的独特体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