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德久使蓟门

昆崙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

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

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参旗方下扫。

形式: 古风

翻译

昆仑山向东延伸出一支,直冲砥柱经过龙门险滩。
伏羲接受天命治理远古,大禹治水开启中华大地。
三灵之力扶持着祖先基业,万国敬仰东方都城的威严。
孩童们破坏了它令人叹息,只留下敌虏亡魂在游荡。
借此机会寻找出征之路,孟津白马应该依旧如常。
无需再讨论是否要加固河桥,北风吹来正适合乘冰过河。
听说卢龙防线已几近崩溃,飞狐关也该加强守备。
如果辕门驻扎在拂云祠旁,烽火信号会越过明妃墓旁。
你归来后卸下战马倚草,详谈塞北之事让我忘记衰老。
等贼寇平定后,我们读书饮酒,那时万丈参星将扫落尘埃。

注释

浑:浑然一体。
蹴:冲击。
砥柱:形容中流砥柱,坚固不可动摇。
龙门:古代地名,象征险阻。
羲皇: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圣人。
神禹:大禹,治水英雄。
三灵:指天地人三才。
艺祖:始祖,指创造艺术的祖先。
东都:古代洛阳,被视为东方的都城。
撞坏:破坏。
顾使:反而使得。
孟津:黄河上的重要渡口。
卢龙:古代边防要塞。
飞狐:地名,古代军事重镇。
拂云祠:古代祭祀的祠庙。
明妃墓:王昭君墓,代指边塞女性的悲剧。
解鞍:卸下马鞍,表示休息或放松。
参旗:星宿名,象征战争结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送潘德久使蓟门》。诗人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昆仑山的雄伟景象,以及黄河砥柱和龙门的壮观,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英雄传说。他提到羲皇接受天命治理上古,大禹治水开创新疆,表达了对先贤功绩的敬仰。

接着,诗人将潘德久出使的重任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感叹群儿破坏古迹的遗憾,同时也寄希望于潘德久能开辟出新的战略路径。他建议潘德久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渡河方式,可以利用北风和冰冻的条件过河,显示出智谋和决断。

诗中还提及卢龙关和飞狐等地的战略部署,预示着战争的紧张局势。诗人期待潘德久能够驻守边关,烽火传递至明妃墓,展现了对边防的重视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诗人祝愿潘德久平安归来,期待与他一同在芳草之地畅谈边塞之事,直到天下太平,那时再一起扫除战乱,共享宁静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充满了豪情壮志。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送襄阳郑帅唐老

郑侯骨相非复常,伏犀贯额面正方。

声名赫奕动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畿西谋帅国大事,当宁久弄黄金章。

一朝丹诏自天下,两班仰首看腾骧。

郑侯此行端可羡,绣旗皂纛戈如霜。

三更传令出玉帐,平旦按阵来毬场。

宿兵万灶尽貔虎,牧马千群皆骕骦。

酒酣赋诗幕府和,纵横健笔谁能当。

虽然郑侯志意远,虎视直欲吞北荒。

榆林雁门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黄。

出师有路吾能说,直自襄阳向洛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逃暑小饮熟睡至暮二首(其一)

桑落香浮槲叶杯,甘瓜绿李亦佳哉。

虚堂顿解汗挥雨,高枕俄成鼻殷雷。

静听风声生槛竹,徐看日影转庭槐。

晚凉更动扁舟兴,北渚红蕖已半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逆旅

秋晚南山行,小蹇就店秣。

我亦念少休,无奈市儿聒。

嗟尔亦坐饥,锱铢苦争夺。

其心计亦厌,陷溺无自脱。

我欲救其本,汝勿谓迂阔。

要倾江海大,一洗锥刀末。

人生顾须几,卒岁惟一褐。

有地即可耕,何山不堪活。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逆旅行

古者谓死为归人,此身未死均是客。

家为逆旅身在途,久寓遽归初不择。

逆旅相看随薄厚,非意相干宁足责。

世间何处无溪山,得酒尽醉当堕帻。

傍观嘲诮亦其宜,东海定非蠡可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