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淮赠予一位名叫雪庭的僧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赏和对其禅心境界的理解。首句“少小曾参不二门”,暗示雪庭从小便深研佛法,专注于禅宗的核心教义。次句“谈空说法更精勤”赞扬他对于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勤勉传播。
第三句“一杯径渡沧溟晓”,通过描绘僧人清晨饮茶过海的形象,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修行生活,以及对禅定的追求。第四句“半榻晴分雁荡云”,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雁荡山中静坐观云,清修无为的画面。
第五、六句“巫峡猿声愁夜月,峨嵋秋色澹寒曛”,借巫峡的猿鸣和峨眉山的秋色,渲染出一种寂寥而深远的禅境,表达出僧人对自然的融入和心境的宁静。
最后两句“禅心本自无拘碍,何事虚名与世闻”,直接揭示了僧人的禅心自由无拘,不求世间虚名,强调的是内心的清净和修行的纯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语言,赞美了僧人的禅修生活和超然心境,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敬仰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