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丞相祠观八阵图

人言忠孝不磨灭,神物护持存水浒。

千家陵谷几变迁,此石不移自章武。

本由黄帝古兵法,六十四以八为伍。

髯孙且惧仲达走,贼操游魂何敢拒。

刻铭沙石水底碑,教战石存山下鼓。

一片丹心天地间,万世闻风犹禦侮。

我来起敬凛如生,再拜一言公必取。

瀼流东截阵图前,寖隳城壁颓民宇。

能安拳石止波流,愿回瀼患思民抚。

常使夔人知感公,踏碛年年吊千古。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们常说忠诚和孝道永不磨灭,神灵守护着这片水浒之地。
历经千百年陵谷变迁,这块石头始终屹立在章武年间。
它源于黄帝古老的兵法,以六十四分为八个单位。
孙权担忧诸葛亮逃脱,叛贼曹操的亡魂也不敢抵挡。
石碑刻在沙石中,山下的战鼓也教导战斗。
赤诚之心照耀天地,万代后人仍会因你的事迹抵御外侮。
我来此致敬,感觉你仿佛还活着,再次拜服,希望你听取我的话。
瀼水东流,经过阵图前,城墙颓败,百姓居所破败。
哪怕只有一块小石头能平息波涛,我也愿它能缓解瀼水之患,关爱人民。
让夔地的人永远感激您,每年踏过沙地,追忆你的千古功绩。

注释

忠孝:忠诚和孝道。
神物:神圣的物品或力量。
水浒:指《水浒传》中的梁山泊。
章武:历史时期名,三国时期的蜀汉章武元年。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始祖。
兵法:军事策略或法则。
仲达:诸葛亮的字。
贼操:指曹操,这里是贬称。
铭:刻写或铭记。
夔人:古代地区名,今重庆奉节一带的人。
吊:凭吊,追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诜的作品,名为《谒丞相祠观八阵图》。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古代忠良、神物护持以及军事战略的诗篇。

首先,“人言忠孝不磨灭,神物护持存水浒”表明忠诚和孝顺是永恒不变的美德,而神灵则守护着江河之滨。接下来的“千家陵谷几变迁,此石不移自章武”则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中,某些事物(此石)依然坚守原位,如同古代名将赵云在章武之变中的忠诚不屈。

诗人接着提及黄帝的兵法,以及六十四卦以八为伍,这表明了对军事战略和天道运转的深刻理解。而“髯孙且惧仲达走,贼操游魂何敢拒”则是说,即便是像孙武、仲达这样的英杰,也会畏惧敌人的谋略,更别提那些游魂散鬼之辈。

随后,“刻铭沙石水底碑,教战石存山下鼓”描绘了一种纪念古人智慧和军事成就的场景。诗中还写道“一片丹心天地间,万世闻风犹禦侮”,表达了对忠诚、正义之心的赞美,以及这种精神将永存人间。

末尾,“我来起敬凛如生,再拜一言公必取”表明诗人对于古人的崇敬与再次请求古人指教的态度。最后两句“瀼流东截阵图前,寖隳城壁颓民宇”则描绘了一种战乱和破坏的景象,而“能安拳石止波流,愿回瀼患思民抚”则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平息动荡、保护百姓之心。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忠良和神物护持的颂扬,以及对军事智慧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历史观察力和文学才华。

收录诗词(6)

李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酴醾

下腾赤蛟身,上抽碧龙头。

千枝蟠一盖,一盖簪万毬。

花要带月看,香要和露收。

一点落衣袂,经月气未休。

一点入酿瓮,经岁味尚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平亭

狄公有记记蛮平,蛮不难平将贵精。

勉矣诸君修将业,请将平字作亭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控巴台次韵(其一)

翠岸红灯寄语,要自江南看来。

多景齐云楼下,当年使鹢招回。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控巴台次韵(其二)

谁道地拘偪窄,须知天閟幽妍。

一段丹青台阁,何人淡扫松烟。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