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绅与范予瞻论余十余年来戎马,颇为劳苦孤危,有诗见赠。读之怆然,因成二首(其一)

屈指劳生四十强,惊魂歧路总堪伤!

河山萧瑟平原帜,江海苍茫下濑航。

国破龙蛇都失穴,时危狼狈每依墙。

盟坛今日谁雄长?敢说邢茅亦雁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多年战事生涯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屈指劳生四十强”,诗人以手指屈伸计数,感叹自己已届四十,经历的艰辛劳苦可见一斑。次句“惊魂歧路总堪伤”,形象地描绘了在动荡时局中内心的惶恐与哀伤。

“河山萧瑟平原帜,江海苍茫下濑航”两句,通过描绘江山的荒凉与航海的艰难,寓言国家的衰败和自身的漂泊。诗人以“国破龙蛇都失穴”比喻国家失去了根基,而自己则如同困兽,只能在危难中寻求庇护。“时危狼狈每依墙”进一步强调了时局的险恶和个人的无助。

最后两句“盟坛今日谁雄长?敢说邢茅亦雁行”,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对当前形势的迷茫,同时也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有不甘雌伏、期待英雄崛起的壮志,自比为邢茅(古代两种低贱的草木),意欲与群贤并列,共图恢复大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沧桑感,又饱含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展现了张煌言作为明末忠臣的坚韧与悲壮。

收录诗词(504)

张煌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字:玄著
  • 号:苍水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620—1664年

相关古诗词

张书绅与范予瞻论余十余年来戎马,颇为劳苦孤危,有诗见赠。读之怆然,因成二首(其二)

相业侯封非我望,霸图王命向谁论?

颇怜节在旄全落,独恨交亡剑尚存!

上客摄衣空有铗,孤军裹甲已无裈。

也知戈巧难回日,誓死何妨绝影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薤露吟

赤风荡海宇,弱水群飞扬。

日月长丽天,中有蓬莱乡。

桓桓国虎臣,据图画封疆。

火生本必焚,害金自相戕。

屏藩既已撤,干戈及寝皇;

白日窜野马,黄昏号国殇!

贵贱同一骨,谁为送北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蒿里曲

猛兽在深山,藜藿亦寿考。

况也济乱流,干城国之宝!

一朝捐宾客,三军哭孤岛;

李代桃亦僵,蒯易丝逾扰。

吁嗟周遗民,去作流离鸟;

路逢故鬼语,死生何草草!

野死媚乌鸢,水死蛟龙饱;

哀哉失所天,人命不自保!

形式: 古风

鸿门歌

项王怒、汉王畏,鸿门宴罢鸿沟溃;

汉人喜、楚人恚,玉玦谋空玉斗碎。

重瞳、隆准两英雄,天意有兴必有废;

成岂哙也一彘肩,败或亚父疽在背。

不杀沛公岂云误,此事却有霸王度。

当时长者号汉王,俎上老翁不相顾;

既无父子况君臣,三军缟素为何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