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

绣枕红衾晚意浓,啼莺大似不相容。

梦魂苦恨归来早,不尽瀛洲第一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梦断》由金代诗人边元鼎所作,描绘了一幅梦中与现实交织的画面,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首句“绣枕红衾晚意浓”,以“绣枕”和“红衾”渲染出一种华美而温馨的氛围,夜晚的意味浓厚,暗示着主人公可能在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晚意浓”也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为后续梦境的展开埋下伏笔。

次句“啼莺大似不相容”,通过“啼莺”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矛盾与冲突的氛围。啼莺的鸣叫似乎在表达某种不满或抗拒,与前句的温馨氛围形成对比,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或对现实的不满。

第三句“梦魂苦恨归来早”,直接点明了主题——梦与现实的冲突。梦中的主人公不愿醒来,因为现实的不完美或痛苦使他/她对梦中的美好感到深深的遗憾和不舍。这里的“苦恨”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情绪,强调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梦境的留恋。

最后一句“不尽瀛洲第一峰”,以“瀛洲第一峰”象征梦中的至高境界,暗示梦中的美好是如此难以触及和实现。这句诗不仅深化了主题,还通过“不尽”二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完全拥有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而言,《梦断》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梦与现实之间徘徊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2)

边元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

  • 号:“三边”
  • 籍贯: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
  • 生卒年: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花开人散二首(其一)

花开人散正消魂,花语无情独闭门。

看即春光留不住,一声啼鴂又黄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花开人散二首(其二)

閒花閒草满芳洲,春水无人自在流。

白日迟迟倦游子,一声啼鸟一声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闻笛

雌鸾无凤怨西风,月女愁寒泪洒空。

牙板急随声不断,满天敲碎玉玲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王文伯还家诗以迎之

陌上东风故国春,瘦骖羸仆倦行尘。

十年一梦成何事,千首新诗不负人。

重对孤灯听软语,遽怜华发各清贫。

西斋烟草应知旧,桃李新蹊满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