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襄师陈端明挽诗(其一)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

边人开北户,索虏祭南门。

军册甲寅报,炊烟戊己屯。

吴儿勿轻议,公论在襄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您昔日手持黄色符节,国家威势显赫。
边境的人打开北方门户,敌虏在南方祭坛献祭。
军事文书甲寅年送达,戍卒炊烟在戊己地集结。
吴地之人切勿轻易议论,公正的评价在于襄阳一带。

注释

黄钺:古代象征君权或军事指挥权的斧钺,这里指代尊贵的职位。
堂堂:形容国家或军队威严盛大。
索虏: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北方的侵略者。
公论:公众的评价或舆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故襄师陈端明挽诗(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边防力量的自信以及对逝者陈端明的缅怀。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历史上的英勇形象,以及他对国家威望所做出的贡献。黄钺可能是指用于装饰或标志官职的物品,而“堂堂”则传达了威严和崇高之意。

“边人开北户,索虏祭南门。” 这两句展示了军队在边疆地区的英勇战斗,边境居民敞开家门迎接凯旋的士兵,并且进行庆祝。"索虏"意味着征讨入侵者,而"祭南门"则可能指的是胜利后对战功的纪念或祭祀。

“军册甲寅报,炊烟戊己屯。” 这两句强调了军队严密的组织和训练。"甲寅"是古代用来计时的天干地支,而"戊己"也是同样的计时体系,这里可能指的是军事行动的纪律性和准确性。

“吴儿勿轻议,公论在襄樊。” 这两句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吴儿)的告诫,不要轻率发言,同时提醒他们学习过去伟人如陈端明在襄樊地区的英勇事迹。"公论"可能是指对于陈端明功绩的公开讨论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军事行动、国家力量以及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于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的推崇,以及对逝者陈端明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风格特色。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春旱忽雨五绝(其五)

鲑菜馌耕者,鸡豚赛社公。

不闻车轧轧,但见鼓鼕鼕。

形式: 五言绝句

春词

人竞迎新岁,侬方饯旧年。

雏莺又百啭,高柳忽三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散怀轻病骨,汲古活心源。

日炙桐阴晚,烟蒸豆穗繁。

密红双鹭迹,深绿一鸥喧。

未昼聊舒偃,茶香起小烟。

形式: 五言律诗

癸水亭观荷花一首

执热屏人事,偃卧慵巾裳。

过门二三友,失喜跣下床。

鸣驺出华陌,联辔遵野塘。

崇轩俯万荷,濯濯涵波光。

都忘瘴海中,疑堕玉井傍。

远无膏粉气,近有冰雪凉。

制叶可以衣,采菂可以尝。

离骚谱灵草,品尔列众芳。

似曾识三闾,安肯肖六郎。

词人更儇薄,比咏犹妃嫱。

曷不观兹华,意色和而庄。

风吹月露洗,岂若冶与倡。

众方慕绝艳,谁能参微香。

余诗纵枯淡,一扫时世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