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蓑笠宜多病,衣冠错致身。
清愁偏待客,白发解禁人。
江月深留雪,山梅探借春。
兴从湖上发,诗为道人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师道在湖上晚归时的心境和景色感受。首句“蓑笠宜多病”,暗示诗人可能过着简朴的生活,身体状况不佳,但这种生活方式与他的心境相合。次句“衣冠错致身”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认为身着华丽衣冠并不适合自己的心境。
“清愁偏待客”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愁绪,这种愁并非日常琐事,而是清冷孤寂,仿佛专门等待着来访的朋友分享。接下来,“白发解禁人”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年华已逝,感叹岁月无情,白发催人老。
“江月深留雪”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白雪,描绘出江面月色皎洁如雪的景象,暗含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连。而“山梅探借春”则通过山梅初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机盎然的期待。
最后两句“兴从湖上发,诗为道人频”表明诗人的灵感源于湖上的游历,他以诗文来抒发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仿佛自己是一位追求道义的隐士,频繁地创作诗歌以寄托内心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陈师道在湖上晚归时的孤独清愁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晴山堪著眼,别意不胜秋。
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
要须乘下泽,不待到壶头。
预恐登临处,长思马少游。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城郭春容晚,因行可当游。
飞来双蛱蝶,目尽一浮鸥。
峡崄山将合,江平水却流。
同来端兴尽,且为小迟留。
城上危楼江上城,风流千载擅佳名。
水兼汴泗浮天阔,山入青齐焕眼明。
乔木下泉馀故国,黄鹂白鸟解人情。
须知壮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惊。